正文

第28節(jié):亞洲的宗教及相關文化(6)

亞洲史 作者:(美)羅茲·墨菲


大乘佛教的一些形式有著濃厚的魔怪色彩:菩薩和他們的隨從在空中飛行;崇拜者只需重復儀式用語或拜祭被認為的佛陀舍利即可成圣。大乘佛教還構建了一處虔誠教徒將往生的有形天堂的詳情,那里到處都是與涅槃全然不同的似曾相識的樂處。與此相呼應的,是一座由一群魔鬼把持、讓邪惡卑劣者遭受各種各樣可怕折磨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地獄。我們可以再次把所有這些同基督教從開創(chuàng)初期到中世紀的形式變化進行對比。同基督教一樣,佛教的通俗化,特別是大乘教派之所為,導致繪畫、雕塑和建筑等藝術表現(xiàn)手段的繁榮:不斷翻新的佛陀和他的弟子的漂亮畫像和雕像,還有各式各樣的廟宇,包括大乘佛教國家的寶塔和上座部佛教國家的舍利塔。

傳到中國、西藏、朝鮮和日本的是大乘佛教,因為那時它在印度已占優(yōu)勢。佛教在漢王朝后期經(jīng)由西亞傳入中國,以及漢亡后它的流行普及等內容將在第5章介紹。佛教從中國再傳至西藏和朝鮮,到約公元500年時又從朝鮮傳到日本。起源中國的許多大乘佛教僧侶團體和教派,包括主張禪定修心的神秘主義宗派禪宗也擴散到這兩個國家。在日本,禪宗及其他流派和僧侶團體也盛行起來。日本佛教的發(fā)展,在8世紀日本直接接觸并借鑒唐王朝的時期大大加快,當時日本派遣了很多佛僧前往中國留學。

在日本和朝鮮,佛教藝術也以各種形式繁榮起來。唐王朝后期,約公元840年,朝廷對佛教寺院財富和權力的增長感到憂慮和妒忌,沒收了很大部分,并對佛教采取壓制政策,使其在這個儒教占優(yōu)勢的國家衰退成少數(shù)人,特別是上層階級的宗教。但是,許多非正統(tǒng)佛教宗派在基層群眾(往往處于困難時期)中繁榮起來了,而且婦女在其中可能并確實起過領導作用。這就是中國佛教此后的歷史境遇。但在日本,直至今天,佛教保留了重要得多的地位,它名義上是主要宗教,但實際上大多數(shù)日本人對它的戒律或宗規(guī)并不關心,他們要么完全不信教,要么僅僅是隨便哪種宗教信仰的暫時追隨者而已。

2.3儒 教

很多人可能爭辯說,儒教不是宗教,而僅僅是一套倫理規(guī)則,一種道德哲學。確實,儒教明確回避對神學、來世或超世俗事務的任何關心。中國、朝鮮、越南和日本的多數(shù)儒教徒看來已經(jīng)為他們的宗教食糧補充了一點點佛教、道教或神道教(日本傳統(tǒng)的精靈崇拜或自然崇拜)的成分,來彌補儒教遺漏的東西。究竟應該將儒家學說稱為宗教還是哲學,這無關緊要;它是大約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一代又一代東亞人過去2000年來生活的準則。大多數(shù)東亞人接受并遵循那位圣人教導的程度,比其他任何信仰體系的倫理教導的追隨者更加徹底;在這個意義上,儒教對信仰和行為的影響力大概比任何主要宗教都強大。儒教學說包含了有關人類相互關系的很多共同觀念,但它們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它們反映并塑造了極有特色的一系列道德價值、行為準則和社會政治模式。儒教也有它自己的廟宇,即彰顯其學說的孔廟,但沒有規(guī)定的祭禮儀式或專門的祭司;對于這些,前面已經(jīng)提到,儒教徒們是不予理睬的,但他們始終是圣人教導的忠實勤勉的追隨者。

孔子和孟子

孔子(公元前551~約前479)是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華帝國出現(xiàn)之前很久,魯國的一個小官的兒子。他成為了教育家,偶爾到一些地方統(tǒng)治者那里當顧問。他從無固定的正式職務,也沒有實際的政治權勢。他像柏拉圖那樣想找一個可能按照他的建議行事的統(tǒng)治者,但他也像柏拉圖那樣始終未能找到。他的一些學生成了他的追隨者,盡管從未像柏拉圖學園那樣組織起來。他死后的最著名追隨者和注釋者是孟子(約公元前372~約前289)??鬃雍兔献由钤诩妬y的戰(zhàn)國時代,他們想通過個人道德修養(yǎng)來恢復秩序和社會和諧,這一點與佛教和耆那教的起源背景頗為相似。

儒教的觀點

東亞社會一直嚴格遵守等級制,社會等級可以看成一系列的地位群體和等級角色,從最高統(tǒng)治者,經(jīng)官吏、文人學者、社會賢達,直到家庭中的父親,他們全都擁有對地位更低者的權威,但也有成為優(yōu)秀榜樣的責任。關鍵的要素是針對所有相互關系——父與子、君與臣、夫與妻、兄與弟等等——仔細制定的“正名”。年齡和性別在這種等級構建中的作用是明確的??鬃雍兔献咏o這一體系提供了學術上的支持。這樣一個體系留給個人的空間很少,但卻同時強調作為“德行”唯一保證的自我修養(yǎng)和教育的極端重要性。用柏拉圖的話說,就是“教育使人善良,而善良人行為高尚”。根據(jù)儒教學說,人性本善,也天性愛好美德,但需要教育和長輩的道德榜樣才能堅持下去。孔子強調“人情”、仁愛、尊重長者、孝順、“正名”和知識,把這些看成是醫(yī)治混亂的良藥和達到“大同”這個他心目中的主要目標的途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