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們,你們沒有母親或父親關心你們。如果你們不彼此關心,還有誰會關心你們呢?教友們,關心我的人應該去關心患病者。
出處:A.L.Basham,TheWonderThatWasIndia,3/e.
佛教教導
《道德經》很難領會,它的很多章節(jié)充滿神秘感,引人遐想。下面是幾個例子。
?誗有物渾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誗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誗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胖茷榈勒撸且悦髅?,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誗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無為而成。
?誗渙若冰將釋,敦兮其若樸。
比老子晚200年的莊子用道教的典型觀點論述福與禍、生與死。以下節(jié)選自《莊子》。
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出處:《道德經》,卷上第25章、卷上第4章、卷上第3章及卷下第28章、卷下第10章、卷上第15章;《莊子》,養(yǎng)生主篇、至樂篇、齊物論篇、知北游篇。
印度中部桑奇的大窣堵波(佛塔),由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紀始建,阿育王死后100年內擴建,增加了外圈和入口通路。佛塔形狀代表宇宙及巨大蒼穹。上方三層式小結構成為由印度傳至中國、朝鮮和日本的大乘寶塔形式的基礎。(GovernmentofIndiaTouristOffice)
下面幾個片斷是專門選來說明印度教從吠陀時代以來的演進。第一部分選自《黎俱吠陀》,讀者不妨將它與《創(chuàng)世記》和《約翰福音》中的基督圣經記述進行比較。
我要贊揚勇敢的因陀羅,
他立下豐功偉績,用雷霆做武器,
他殺死天龍,劈開大山之腹,
放出水來,澆灌大地。
因陀羅,當你挫敗巫師奸計,
殺死世上第一條龍,
創(chuàng)造出陽光、天空和黎明,
你發(fā)現無人能敵你的神勇。
初,普天之下,流水無光,
四海之內,黑暗茫茫,
終于,他出世了,站了起來,
一絲不掛,挺立在生育他的烈火上。
何人知曉,何人敢說,
創(chuàng)世源于何處?創(chuàng)世怎樣發(fā)生?
創(chuàng)世之后才有神靈,
誰能確知世界如何降臨?
以下選自《奧義書》:
“拿一個榕樹果來。”
“拿來了,先生?!?/p>
“打破它?!?/p>
“打破了,先生?!?/p>
“你看見什么?”
“小小的種子,先生?!?/p>
“弄碎一粒?!?/p>
“弄碎了,先生。”
“你看見什么?”
“什么也沒有,先生?!?/p>
“朋友,你看不出來的才是精髓,
巨大的榕樹就在那個精髓里?!?/p>
那就是真實,那就是自己,你就是那個自己?!?/p>
騙人者只能騙自家;
有能力統治世界者,
則永遠只能是那個他。
眾生興起又衰亡,……
唯獨他立于所有生靈后,創(chuàng)造著世間一切,
他活在所有人內心深處。
以下選自《薄伽梵歌》:
誰說這個殺戮,那個被殺,那他就絲毫未理解。
它既不殺戮,也不會被殺;
它從未出生,從不氣餒,永不夭折。
它,未生、不死、永恒、古老,
即使肉體被毀,也不會死滅。
盡自己的責任,哪怕不勝任,
也比完美盡他人之責更令人高興。
履行自己的責任盡心而死,是樂趣,
做他人該做的事,必帶來憂慮。
出處:A.L.Basham,TheWonderThatWasIndia,3/e.Copyright?1968.ReprintedbypermissionofMacmillan,London,UKandDr.MrsN.C.Basham.
專題2-1
絲綢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