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古老的手法在從前的宮廷政治中司空見慣。大概是出于人的本性,在今天依然不會有太多實質(zhì)性的改觀。
這種對變革者的細(xì)節(jié)的攻擊有時候甚至是看似荒誕不稽的,正如當(dāng)年海瑞遭遇的抨擊。“有一次總督胡宗憲竟然以傳播特別消息的口吻告訴別人,說海瑞替母親做壽,大開宴席,竟然買了兩斤肉?!保ㄍ?,第127頁)
但攻擊的效果卻一點也不離奇,并且通常都會有非常高的命中率和殺傷力。因為反對者會不約而同地集中火力,力爭通過對變革者“妖魔化”來首先驅(qū)趕其出局,然后再順理成章地逐步否定變革本身。
有意思的是,即便這種攻擊失敗,反對者的風(fēng)險也是極低的。因為他們本來就已經(jīng)是一個無需任何遮羞布的形象,而變革者卻不能留下任何瑕疵。這種境況,可以用北島的一句名詩來類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碧蕹娭羞^激的情緒宣泄,僅僅從它揭示的真理來看,這個類比也算得是真切的。
因為任何針對變革者的攻擊一旦得逞,都會迅速演化為對變革者的全面否定,并進而演化為對變革本身的全面否定。在這種時候,企業(yè)主往往會于不知不覺之間被牽著鼻子走進一個無法轉(zhuǎn)向的死胡同;而變革者的命運,則往往逃脫不了“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沾巾”的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