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邏輯其實很好玩》(2)

邏輯其實很好玩 作者:楊佩昌


 

連載4、蜜蜂是引路人

在蘇聯(lián),廣為流傳著一則列寧尋找養(yǎng)蜂人的佳話,其大意如下:

1922年,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個小山上,工作之余,常常要求工作人員把附近的一個養(yǎng)蜂人請來聊天,以了解當?shù)氐拿袂椤?/p>

有一天,列寧想找養(yǎng)蜂人來讓他談談養(yǎng)蜂經(jīng)驗,可是常去請養(yǎng)蜂人的同志不在,而其他工作人員又不知道養(yǎng)蜂人的住所,于是,列寧決定自己外出尋訪。

列寧邊走邊仔細觀察,走了沒多遠,他就發(fā)現(xiàn)路邊的花叢中有許多蜜蜂,越往前走,花叢之中的蜜蜂就越多。而且,列寧還看到采了蜜的蜜蜂,紛紛飛進了附近的園子,再一看,園子一旁有一所房子。列寧覺得這房子大概就是養(yǎng)蜂人的住所了,于是,他便走上前去敲門。果然,出來開門的,正是那個養(yǎng)蜂人。 

列寧不曾去過養(yǎng)蜂人的家里,但卻憑著他的推斷順利地找到了養(yǎng)蜂人,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列寧在作出科學推斷的過程中,正確地使用了充分條件假言推理。

【感悟邏輯】

什么是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就是以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為主要前提,然后根據(jù)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前后件的條件性質(zhì)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推理。由于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條件,所以,前提中另一個判斷肯定了它的前件,結(jié)論就可肯定它的后件,但是不能否定前件而否定后件。又由于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后件是前件的必要條件,所以,前提中另一個判斷否定了它的后件,結(jié)論就可否定它的前件,但是不能由肯定后件而肯定前件。

列寧尋找養(yǎng)蜂人的推斷之所以正確,就因為他正確地使用了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其思維程序整理后為;

如果這里的花叢有大量蜜蜂采蜜,就證明附近有蜂巢;

這里的花叢有大量蜜蜂采蜜;

所以,這里附近有蜂巢。

(2)如果蜜蜂紛紛飛入園內(nèi),就說明蜂巢是在園內(nèi);這些蜜蜂紛紛飛入園內(nèi);

所以,這些蜜蜂的蜂巢在園內(nèi)。

如果蜂巢是在園內(nèi),那么園內(nèi)必定住著養(yǎng)蜂人;

這些蜜蜂的蜂巢是在園內(nèi);

所以,這個園內(nèi)必定住著養(yǎng)蜂人。

列寧正是循著這樣的思路而找到養(yǎng)蜂人的。在這里,關鍵是各個推理的前提要判定得正確,要符合此時此地或彼時彼地的實際,這就要求推斷者要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并嚴格按照邏輯的推理要求進行推理。在日常思維中,充分條件假言推理應用十分廣泛,這主要是因為充分條件假言推理有著多方面的功能。

連載5、爸爸和兒子的對話

初學形式邏輯的人,覺得二難推理比較復雜,它的四種不同的推理公式尤其難記。背了半天,勉強記住了,過不了十天半月就又全忘了。但在日常生活中,誰也不記什么公式不公式,無論大人孩子都會進行二難推理。請看:

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看第十—屆亞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決賽,參加決賽的運動員是中國的鄧亞平和陳子荷。

上大學的兒子說:“這場球賽甭看了,金牌肯定是中國的。”

爸爸說:“這一點連三歲的孩子都知道。不過我要問你,這中間是一個什么樣的推理過程?”

兒子雖然學過形式邏輯,爸爸突然這么一問,仍然感到茫然。

【感悟邏輯】

我們來看看爸爸的分析。爸爸接著說:

“如果鄧亞平打勝了,金牌是中國的;

第二章生活邏輯——平白畫面,深入淺出

如果陳子荷打勝了,金牌是中國的;

或者鄧亞平勝或者陳子荷勝,

所以,金牌總是中國的?!?/p>

兒子一聽,恍然大悟說:

“如果p則r;

如果q則r;

p或q,

所以r?!?/p>

這是二難推理的簡單構(gòu)成式。

爸爸說:“你學的東西大部分還停留在書本上,還沒有與實際結(jié)合在一起,還是一堆死知識啊?!币研问竭壿嫷乃乐R變成活知識,只有到生活和實踐當中去。

連載6、老華僑怎么不高興了

在我國南方某城市的一家賓館里,有位年輕的女服務員叫小李。她的工作主要是迎送華僑和外賓。旅客到達,她熱情接待,幫助提行李,而后遞茶送水;客人離開賓館,她又親切地同他們告別。小李那種彬彬有禮、主動熱情、細致周到的服務態(tài)度,給客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外國朋友稱贊她不愧是中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僑胞們則興奮地說:“在她身上,我們感到了親人般的親切和溫暖?!?/p>

然而,就是這位好姑娘,有一天,竟惹得一位老華僑生氣了。事情是這樣的:

這天,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華僑獨自一人回國觀光。一來到這家賓館,小李就熱情地迎了上去,攙扶著他坐在沙發(fā)上,接著又給他沏茶。老華僑非常高興地說:“謝謝你,我真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以后我每年要回國一次,也一定再來看望你?!毙±詈苡卸Y貌地回答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接著她又補充了一句:“老先生,歡迎您下一次和您的愛人一道來?!崩先A僑聽她這么一說,頓時滿臉通紅,轉(zhuǎn)而臉上充滿了

怒氣,像是受到了莫大的污辱似的。他狠狠地瞪了小李一眼,想說些什么又強忍了下去。事后,老華僑向賓館負責人反映說:“這位姑娘,看起來對人挺有禮貌,今天竟出口罵人,太氣人了!我是七十歲的人了,家里有妻子兒女,她怎么說要我?guī)е鴲廴嘶貒糜文??”原來,這位老華僑是四十多年前離開祖國的,那時,“愛人”這個詞是“情人”的意思。所以,老華僑聽了小李的話就冒火了。賓館負責人搞清了事情的緣由以后,耐心地向老人作了解釋,說明現(xiàn)在“愛人”這個詞是表示夫妻中的任何一方或戀愛對象的任何一方,已經(jīng)沒有“情人”那種含義了。這時,老華僑的臉上才又掛上了笑容。

【感悟邏輯】

從小李的接待工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概念同語詞的密切關系。我們知道,概念是客觀事物的特有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類思維運動的產(chǎn)物。可是,人們用什么來表示一個個概念呢?只能用語言

中的詞或詞組,即只能用語詞來表示。概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要把這種東西表達出來,只能借助語詞,離開語詞的赤裸裸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在上面的故事里,服務員小李看到來中國旅游的外國朋友或海外僑胞,在她頭腦中形成了一個概念——旅客。不論是美國客人、日本客人、華僑等,都可以用“旅客”這個詞來表示。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詞和詞組,只要是表示實在意義的,一般也都表示概念。如“小姐”、“太太”、“老先生”等都表示相應的概念。由此可見,概念和語詞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詞是概念的語言形式,離開語詞就沒法形成概念,也沒法表達概念;概念又是語詞的思想內(nèi)容,離開了概念,語詞就沒有實在意義了??梢姼拍詈驼Z詞之間的關系是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系。 

連載7、送奶人與訂奶者的故事

某地,送奶人和一訂戶之間發(fā)生了這樣一段故事。

有一天,訂戶拿一缺瓶蓋的奶瓶來取奶。

送奶人:你的蓋兒呢?

訂戶:你的蓋兒呢?(生氣地)

送奶人:你這是什么意思?

訂戶:你摸摸你背后有沒有蓋兒再問我。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然而卻是一場大可不必的爭吵。從邏輯上說,這完全是由概念表達含混所引起的。首先,送奶人用的“你的蓋兒”這個概念表達不明確,本應在“蓋兒”前面加上“瓶子”的附加語,而送奶人卻沒有加,因而引起了訂戶的反感。其次,用戶如果不是節(jié)外生枝有意曲解的話,便是誤把“你的蓋兒”當成了罵人的話了??梢?,概念明確是多么重要。

在行文里,概念明確是做到思維有邏輯性的重要前提;而概念不明確則是造成人們思想混亂或意見分歧的重要邏輯原因之一。例如,近幾

年,報紙雜志對于中國封建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問題的討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就是例證。幾年來,對此問題發(fā)表的意見竟有八九種之多,有“單一小農(nóng)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說,有“自然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說,有“地主制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說,有“綜合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說,有“特殊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說,有“超穩(wěn)定系統(tǒng)”說,有“兩種平行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說等,不一而足。然而,分析一下爭論的特點,就可發(fā)現(xiàn)關鍵是對“社會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這一概念缺乏明確的理解。有人認為,社會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是“所有制的總和”,有的則又認為是“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第四要素”,是“生產(chǎn)力三要素(即勞動對象、生產(chǎn)工具與勞動者)之間的‘橫的’聯(lián)系”,還有人則把社會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定義為“社會生產(chǎn)與再生產(chǎn)的進行方式和社會經(jīng)濟活動的組成方式”。由于對某個基本概念缺乏統(tǒng)一的或確定的理解,因而便生出各種各樣的歧義來,影響了對問題的深入探索。

【感悟邏輯】

概念不明確不僅會給深入探討問題設置障礙,而且在新聞采訪與報道中,也會墮入千里云霧,難于把握要領。例如,某報1983年9月10日在第三版刊登了一組吐魯番的照片,其中一幅照片的說明如下:

新疆著名的葡萄產(chǎn)地吐魯番地區(qū),今年雖然遭受到十二級風災,但由于專業(yè)戶加強了田間的科學管理,葡萄的產(chǎn)量仍然比去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在這段文字里,“今年雖然遭受了十二級風災”就有概念含混不清的邏輯錯誤。如果真如作者所說存在十二級風災的話,那么也就應有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等風災,但眾所周知,一至四級乃至更大級別(如五級、六級)的風,是不會成災的。因此這里應改為“遭受十二級大風襲擊,風災嚴重,但因科學管理而未成災”。

不僅如此,文字中的概念不明確,不但是破壞思維確定性的重要邏

輯原因,而且給讀者造成不應有的思想混亂。例如,有一商店,把“人造革制品門市部”簡寫為“人革制品門市部”,就曾使一些外國友人“出過一身冷汗”,以為在我國真的存在著用人皮做成的生活用品呢!有的報紙把舉行“集體婚禮妙”同“集體結(jié)婚”混為一談,以致多次出現(xiàn)“某市某區(qū)在某禮堂舉行集體結(jié)婚”的醒目標題,這不能不使人們懷疑在某些地方是否又回到原始社會的群婚時代。還有的單位在報紙上發(fā)表征文規(guī)定中說:“文章以三、四、五千字為宜”。這樣的規(guī)定本來是想對應征文章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但由于這種措詞,反而使要求變得不明確了。因為從字面上看,它會給人這樣的印象:似乎只有正好三千字、四千字、五千字的規(guī)格才合乎要求,要達到這樣的要求雖然可能,但條件未免太苛刻或機械了。實際上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要求文章在三至五千字的篇幅內(nèi)最好。因此,用“三、四、五千字為宜”代替“三至五千字為宜”,概念便反而模糊起來,不易為人更準確地把握它。

足見,概念明確乃是做到思想表達明確的要義。不過,要做到這一點,是離不開對事物的深刻認識和對語詞的恰當選擇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