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對兒女言傳身教(3)

紅星照耀的家庭 作者:《紅星照耀的家庭:共和國開創(chuàng)者家事追憶》編委會


我經(jīng)常不開心地說:“全上海就我們一家沒有星期天!”因為爸爸很少在家里過星期天,他不是下鄉(xiāng)看莊稼、去農(nóng)民家坐坐就是去工廠車間,深入基層搞調(diào)查。他這位領(lǐng)導(dǎo)真是有些與眾不同,因為他從不依靠聽工作匯報,而是盡可能以眼見為實。

爸爸有時帶子女們一起下鄉(xiāng),這樣就可以做到工作與家庭兩不誤了。爸爸為子女們提供開闊眼界的學(xué)習機會,去農(nóng)村識五谷,學(xué)農(nóng)活。

小弟小妹跟爸爸去稻田拾過稻穗。五四跟爸爸去棉田摘棉花時,媽媽叮囑:“爸爸個子高,彎腰吃力,所以你要記得把枝頂頭上的棉花留給爸爸摘。你個子小,摘棉枝下面的棉花正合適。”農(nóng)民阿姨在二年級小學(xué)生五四的腰間,縛上一只藍色印花土布的摘花袋,她站在身材高大的爸爸身旁,手疾眼快、利利索索地摘起棉花來。五四是爸爸干農(nóng)活時的好搭擋。

一次,爸爸帶小弟去郊區(qū)農(nóng)村參加秋收勞動。爸爸手握一把稻穗,在打谷場上木制的脫粒機前拍打稻穗。爸爸干活認真,汗?jié)褚律?,他解開布上衣的扣子,接著干。爸爸興高采烈地與農(nóng)民一起分享著豐收的喜悅。5歲的小弟站在一旁,聚精會神地看著爸爸干活。從郊區(qū)回到家,天都黑了。第二天一早,小弟起了床就找出一只我的洋娃娃,在石階上照爸爸的樣子使勁地磕打起來。

爸爸尊敬他人,從不分上下高低,一視同仁。爸爸在院子里散步碰到機關(guān)里的工作人員,他從來都是微笑著主動打招呼問好。我奇怪地問爸爸:“您認識他(她)嗎?”爸爸說不認識。

有時爸爸晚上有事要找秘書,就叫我打電話給住在隔壁的秘書陳文。我說,爸爸請你過來。爸爸在一旁聽到我用語禮貌,點頭稱贊。

1965年春節(jié),孩子們?nèi)V州看望手術(shù)后休養(yǎng)的爸爸。一天晚上,廣東省委辦公廳的機要交通員送來大本《參考資料》,五四跑到門口接了過來交給爸爸。坐在客廳沙發(fā)上的爸爸說:“小五四,剛才人家用雙手把東西交給你,你卻伸出一只手接過來,這就失禮了,你應(yīng)該也伸出雙手去接嘛。”

我們四個孩子對工作人員們習慣稱呼叔叔阿姨,從不會 “老王、老李”地叫。孩子們互相之間習慣幼者尊敬長者,以哥、姐相稱,不直呼名字。對外人也是一樣。

沒有電腦、游戲機、電視機,我們是在父母和書本、報刊、雜志、戲劇、電影的陪伴下成長。回想兒時的娛樂生活十分有趣,精神生活十分富足,與今天的孩子相比,居然毫無遺憾。

夏夜漫漫,在陽臺上鋪張草編涼席,我們四個孩子圍坐在媽媽身邊入神地聽她講故事。我們最愛聽媽媽講她兒時的趣事,講她在延安的生活,行軍騎馬歷險等等往事。媽媽的故事溫情地陪伴著我們的童年。

全家性的傳統(tǒng)娛樂活動是在過春節(jié)。四個孩子拿出渾身解數(shù),表演一臺節(jié)目。觀眾是爸爸媽媽。演出開始,在我的鋼琴伴奏下,五四帶領(lǐng)小弟和小妹表演自編的民族舞《采茶撲蝶》。道具也是自制的,用紅色玻璃紙折成蝴蝶的形狀,再用牛奶瓶口上的細鐵絲扎牢,綁在一只竹筷子的頂端。這是我們從每期必看的《兒童時代》、《小朋友》雜志中學(xué)來的手工。琴聲悠揚,小演員們翩翩起舞,小弟揮動竹筷,美麗的蝴蝶起舞飛騰;五四和小妹這一對上山采茶的小姐妹,一手拎著竹籃,一手舞著蘇州綢面團扇,淘氣地追逐著飛蝶;芭蕾的足尖舞蹈元素也被吸納其中。接下去是五四和小弟表演武術(shù),翻跟頭、劈叉,動作一絲不茍。還沒上小學(xué)的小弟雙手緊握玩具槍,雄糾糾地高歌一曲:“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打垮了日本狗強盜,消滅了蔣匪軍!”年幼的小妹最愛看國產(chǎn)舞臺藝術(shù)片《寶蓮燈》,她模仿民族舞表演藝術(shù)家趙青的舞姿,用幼嫩的手指柔美優(yōu)雅地表演“蓮花指”。演出結(jié)束,掌聲起,深受鼓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