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購物的時候“心理上承受的負擔”同樣不可忽視。就算你知道A店的東西比B店更便宜,但是正當你打算去A店買的時候,身為熟人的B店店長卻向你打了聲招呼,因為不能無視對方的寒暄而去A店購物(為了避免心理上的負擔),所以最后只好在B店購買了商品。
像這些“時間與精力(勞動成本)、額外的金錢支出、其他資產(chǎn)的使用、心理負擔”等在購物時需要付出的代價,被稱為交易成本。它意味著我們在各種各樣的經(jīng)濟活動中,除了需要為商品和服務付款之外,還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但是,交易成本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即便對于同一種交易,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解釋。比如說,當你網(wǎng)購一種商品的時候,運費500日元需要另行支付。這500日元如果以店家和你之間進行的商品交易為中心來看的話,它屬于交易成本的一部分。但是,對于快遞公司來說,這500日元是他們將這件商品送到你家的配送服務的價格,如果以配送服務交易為中心來看的話,這筆錢就成了配送服務費,而不能算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還包括為了獲得“信息”所需要支付的成本。為了盡可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我們會收集并分析各種信息。在我們收集信息進行購買決策的過程中所消耗的成本,以及店家為了把這些信息傳達給我們所消耗的成本,都屬于交易成本。而且,這些都是在“交易前”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其他的“交易前成本”還包括,對有可能產(chǎn)生負的外部性的消費活動所進行的前期協(xié)調(diào)的成本。比如說你住在一個公寓里面,想要養(yǎng)一只寵物,需要事先調(diào)查一下周圍的鄰居對此事都有什么意見,調(diào)查所需要耗費的勞動成本也是交易成本。
當然“交易中”也有成本消耗,比如討價還價、簽訂契約、最終結(jié)算這些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消耗成本,商品搬運時的運輸成本、稅金以及手續(xù)費等,都屬于交易成本。那么“交易后”的成本又包括什么呢?比如說我們買的方便面,需要自己用熱水泡好,如果里面有小叉子,還需要自己拼裝起來使用。吃完方便面之后,將包裝袋之類的垃圾扔掉也需要付出勞動成本。像這樣將買來的商品消費掉(或者說從消費前的準備開始直到扔掉消費后的垃圾)的過程中所消耗的成本,就是交易后成本。
我曾經(jīng)有過網(wǎng)購的鞋子因大小不合適而調(diào)換的經(jīng)歷,在調(diào)換過程中所付出的勞動成本和郵費,都是商品的不合適導致消費后產(chǎn)生的交易成本。
另外,你去商店的途中付出的成本,與你討價還價時付出的勞動成本,既可以看做交易中成本,也可以看做交易前成本。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的時間界限,實際上并不是要特別明顯地區(qū)分開來的。
還有,為了在購買操作復雜的電器之后不在遙控器和控制面板上浪費太多時間,我們通常都會在購買前就查閱相關的資料來了解。這種做法,就屬于將交易后的成本轉(zhuǎn)移到了交易前。
如果交易成本不存在,套利會使同種商品的價格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