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歐陽修的悲憤

日邊瞻日本 作者:李長聲


關于中日交流,人們很愛提歐陽修的《日本刀歌》。這首七言古詩共24句,尤令我感興趣的是后半,特別是這八句:

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

令嚴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滄波浩蕩無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銹澀短刀何足云。

歐陽修(1007-1072)名列唐宋八大家,又是史學家,編修《新唐書》,獨撰《新五代史》。他寫詩不搞怪,只說是"傳聞"。傳聞"其國"是徐福的后裔,當年他詐騙秦朝百姓,把他們的數(shù)千兒女,還有百工,拐帶到"大島"的平原廣澤。還帶走許多古籍,如完整的《尚書》("逸書",即"古文尚書",是用蝌蚪文書寫的)在中國早被秦始皇焚毀。有關徐福的傳聞難以坐實,但對于中國,日本最大的渴求之一是書籍。滄波浩蕩,人員往來不容易,一些日本留學生滯留不歸就可能是不敢再領教大海。若擁有書籍,雖然不至于像武林秘籍,到手就獨霸天下,但歷史文化記載其中,人可以有人樣,國可以有國樣,以致僧侶前仆后繼,中國各朝商賈也玩命倒賣。圣德太子(574-622)攝政后派出遣隋使,目的是買求書籍。據(jù)《舊唐書》記載:"所得賜賚,盡市文籍,泛海而還。"這是說日本的遣唐使們得到唐朝的賞賜,不買"大件",都用來購求典籍文獻、技術資料,統(tǒng)統(tǒng)裝船運回國去。若沒有這些文籍,今天的日本會啥樣呢?

公元804年,最澄隨遣唐使入唐求法。來到天臺山下,刺史陸淳盛情歡迎瀛洲客。最澄送禮,他收下紙筆,退還了十兩金子。而紙筆也用來給最澄抄寫《摩訶止觀》、《法華玄義》等天臺宗經典。奈良時代(710-784年,都城在奈良的時代)鑒真把天臺宗書籍帶到日本,但脫誤較多,有意義不明之處,最澄非常需要正確無誤的善本。陸淳慷慨解囊,雇20人抄寫了120部經典,把最澄感激得坐立流涕。陸淳為最澄開的"路條"現(xiàn)藏延歷寺,是日本的國寶。最澄上天臺山修行,住持行滿對這位不憚苦勞、遠渡滄波的日本國法師毫無保留地傳授,并且把自己手頭的經卷全部送給他。805年6月最澄回國,攜帶經典230部,共460卷。翌年,在恒武天皇庇護下創(chuàng)立日本天臺宗。

983年,(讀若刁)然搭華商船入宋,說:日本有五經及佛經,白居易集70卷,都是從中國得到的。他獻上兩種中國軼書,宋太宗封他法濟大師,更證實許多古籍尚存于日本。天災人禍,殃及圖書,無數(shù)古籍在中國蕩然無存。1091年宋朝向高麗求書,開列書目128種,第一種就是"百篇尚書"。歐陽修博覽群書,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把玩日本刀,不禁想起散逸的古籍。說來日本人也帶些書籍來,但盡是佛教方面的。最澄"入唐請益",帶了《屈十大德疏》等,是要找老師批改,看看自己和奈良十大高僧對法華三部經的理解孰高孰低,絕然不能與中國典籍東傳同日而語。926年,時當五代,日本興福寺僧人寬建一行"奏請就唐商人船入唐求法巡禮",醍醐天皇準許他攜帶菅原道真等四家的詩集,以"流布唐國"。然而,歐陽修們渴望的不是佛經,更不是日本人制作的詩文,渴望的是中國的"先王大典"。輪到中國求書了,居然"令嚴不許傳中國"。想到先王大典給藏到什么鬼地方,"滄波浩蕩無通津",他鼻涕一把淚一把,以至破口大罵--高價買一把"原裝"日本刀算個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