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有種種讀法,其一像搓麻將,成龍配套,所以國內(nèi)出版很時興"叢書"、"文庫"。動輒百十本,在書店里觸類旁騖,先就清楚了囊中(銀行卡)卡中的羞澀。云南人民出版社的"讀好書文庫"類似名著提要擴大版,第一輯十余種,只取一瓢飲,從中選購了《大唐文化的奇葩》,是介紹好書《唐詩三百首》的。
中國是所謂"詩國",惟唐代當之無愧。唐詩太多,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選本。選了上千年,只有1763年編就的《唐詩三百首》"風(fēng)行海內(nèi),幾至家置一編"。其原因,可能在本來是兒童就學(xué)的課本,再加上編者蘅塘退士(孫洙)不強調(diào)某種宗旨,"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我也是少年時代熟讀的,確實"白首亦莫能廢",雖然吟還是不會吟。人在日本,就想到"奇葩"在同種同文的異邦開得怎樣,卻索然不見本家的那般景象--專美于世的,是李攀龍的《唐詩選》。如果說二百多年來的唐詩教養(yǎng),中國人是《唐詩三百首》,那么日本人就是收詩465首的《唐詩選》。
李攀龍,字于麟,號滄溟。明代中葉有一場文學(xué)運動,主張復(fù)古,其代表人物,16世紀前半有前七子,后半有后七子,李攀龍及王世貞是后七子的領(lǐng)袖。"才高氣銳,互相標榜,視當世無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 (《明史》)。他們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摹擬得越像古之作者越好,無視中晚唐及宋元。李攀龍編有《古今詩刪》,坊間書商從中抽出一部分唐詩,再把他的"選唐詩序"略加顛倒,變成"唐詩選序",付梓牟利。清乾隆年間纂修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宣判《唐詩選》是偽書,"摹擬剽竊,流弊萬端"。但這個選本以盛唐詩為主,略收初唐,幾乎無視中、晚唐,白居易、杜牧的詩一首也不收,完全體現(xiàn)了李攀龍的文學(xué)取向, 似乎掛上"李攀龍先生編"也未嘗不可。慘遭"打假",盛行鄉(xiāng)塾間的《唐詩選》終于被《唐詩三百首》取代。
所謂墻里開花墻外紅,李攀龍在中國受冷落,卻漂洋過海,被一個日本人奉若神明,他就是儒學(xué)家荻生徂徠(1666-1728)。本姓物部,號徂徠。幼時家貧,增上寺前的豆腐店天天舍他些豆腐渣吃,日后發(fā)跡,每月送三斗米報答??炭嘧詫W(xué),深受朱子學(xué)影響,但覺得宋儒之說跟六經(jīng)有對不上號的地方,心甚不安。四十歲前后讀到李攀龍、王世貞的著書,恍然大悟:朱熹學(xué)說有誤,起因于讀解經(jīng)書不正確。要完全把握孔子之道,必須掌握經(jīng)書時代的語言,確切讀解。而語言訓(xùn)練的最好途徑就是李麟龍倡導(dǎo)的,用古語賦詩作文。徂徠的古文辭學(xué)超出文學(xué)范疇,考證經(jīng)史,讓清朝經(jīng)學(xué)家也感到"通達可喜"。死后百年,中國翻刻他的著作,花兒紅到了"墻里"。
"墻里"的中國宋儒抹殺上古民歌的人情味兒,把五經(jīng)之一的《詩經(jīng)》解作懲惡勸善,影響所及,"墻外"的日本漢詩人也不敢隨意吟詠愛情。江戶時代前期(江戶是東京的舊名,自1603年德川家康開設(shè)幕府,至1867年從京都遷都于此,約二百六十年,史稱江戶時代),日本人愛讀的是《三體詩》及《唐宋聯(lián)珠詩格》、《瀛奎律髓》等,以中、晚唐詩為主。徂徠否定偏于說理的宋詩,推崇富于人性的唐詩,尤其是"高華雄渾,古雅悲壯"的盛唐詩。他的鼓吹使"宇宙為之一新",自江戶中期,喜愛盛唐詩蔚成風(fēng)氣。
徂徠崇拜中國,把姓去掉半壁,單稱一個物字。這位物先生從芝搬到品川,高興得手舞足蹈,因為舉目西望,離圣人之國又近了一日里。定居茅場町,美其名曰萱園(日語里"茅"、"萱"同音),他創(chuàng)立的儒學(xué)一派就叫作萱園學(xué)派。有兩大弟子,太宰春臺和服部南郭。前者熱衷于經(jīng)學(xué)政論,后者繼承了徂徠的文學(xué),形成萱園學(xué)派主流。"萱園風(fēng)"詩文披靡文壇,不問政治和道德,但求個性的發(fā)展。1724年,服部南郭考訂《唐詩選》,由江戶書肆嵩山房印行。徂徠先生跋,批評一些中國版本擅自增減,妄加評注,違背了李麟龍的真意,由此看來,《唐詩選》問世不久即舶來日本。日本人天性愛好小東西,翻刻《唐詩選》采用袖珍本,大得"人氣"。時至明治,至少有二十余種版本行世,其中多是袖珍本,壓過《三體詩》,堪稱第一暢銷書。像《唐詩三百首》借助注釋本流傳一樣,翻譯解說《唐詩選》的讀本也很多,使它在不識漢字的民眾讀者層也普及開來。此類譯釋本首推1791年刊行的《唐詩選國字解》,是服部南郭講解,由門下筆記,整理成書。此外,《唐詩選》還衍生不少讀物,如把詩意敷演成短篇小說的《俗談唐詩選》、給三百七十八首詩配上版畫的《唐詩選畫本》。
徂徠派"泥于復(fù)古,不知時勢",18世紀末露出敗相。反對者指斥《唐詩選》是偽書,但著實可異的是大眾,不為所動。他們讀的是唐詩,只要能讀到唐詩的特色,不管選者何許人也。余風(fēng)綿延,1960年代以降也出版了數(shù)種版本。最近,老作家中野孝次出了一本隨筆集,名叫《我的唐詩選》,可見這三個字依舊有魅力。
最先把《唐詩三百首》介紹到日本的是鹽谷溫,他的《唐詩三百首新釋》印行于19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