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定義出發(fā),可求出三角形三個內角的總和。右上圖中,我們把三角形ABC置于兩條平行線當中。利用已知數去求未知數,是幾何學的奧妙所在。由于平行線的錯角相等,可知A點的 角與B點的 角度相同。同樣,C點的 角也與B點的 角相同。上面那條平行線的B點是由三個角所組成: + + 。這三個角組成一條直線,而我們知道,直線是180度。
因此, + + =180。前面我們已利用平行線,得知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 + + ,因此,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
就這樣,我們利用平行線證明了三角形的一些特質。
世界吸引,所有事物都隨機又漫無章法地出現。但希臘人相信,這一切都可用簡單的道理來解釋。這些多元樣貌的背后,必然有種簡單、規(guī)律、有邏輯的原理在支撐,像幾何學就是。
希臘人研究科學,并不像我們是先有假設再用實驗去驗證,他們認為,只要你開始思索,努力推敲,就可以得出正確答案。因此,他們根據靈感,大膽揣測。
有位希臘哲學家認為,所有的物質都是水做的,這顯示他們對“簡單的答案”多么求之若渴。另一位希臘哲學家說,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四樣東西組成:土、火、水和空氣。還有一個哲學家說,其實萬物皆由一種微小物質組成,他稱之為原子——這可是中了大獎。他根據靈感而做出的猜測,讓20世紀的我們又回頭去研究它。
聽隨靈感的“科學精神”
我們現在所認知的科學始于四百年前的17世紀科學革命,古希臘的兩千年后?,F代科學一開始就推翻了當時依然是主流和權威的希臘科學的中心教義,但它之所以能推翻希臘科學,遵循的正是這種希臘靈感:答案應該簡單、符合邏輯、能以數學表達。
牛頓和愛因斯坦,這兩位分屬于17世紀和20世紀的偉大科學家異口同聲說,唯有答案簡單,才可能近乎正確。這兩位科學大師都能用數學公式提出解答,用方程式描述物質的組成和物質的移動。
(內文數據有丟失,請以實體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