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說,中日必須和好的道理,李鴻章闡述得甚為透徹,可惜打了勝仗器小易盈的日本人哪里聽得進去?陸奧宗光后來就不屑地說,這不過是“家常茶飯之談”!
為了爭得條款的些小讓步,李鴻章堪稱付出了最大努力,但因底氣不足,不免辭銳而氣竭。陸奧宗光回憶:“起初就償金二億兩,他要求減少五千萬兩,視不能達此目的,他則乞減少二千萬兩,最后他竟對伊藤全權(quán)哀求以此些少減額為其歸途之餞別。此等舉動以李之地位而言實有失其體面?!?/p>
順便說一句,日本在撈取巨大利益后,同意簽訂和約,而沒有像當(dāng)初叫囂的那樣“打下北京,活捉清帝”,并非出于善心,實由于列強環(huán)伺,而且力有未逮。參加了甲午海戰(zhàn)的日本海軍大尉木村浩吉于戰(zhàn)后撰文,就曾這樣“忠告”國民,“若是相信攻陷帝都,必是其屈服之時者,恐怕忘了清國之龐大。此外,以為彼將因不堪我之蹂躪而屈服者,均是忘了其乃大國之人。今試觀清國全圖,將實際可蹂躪之部分涂以墨汁,然后掛于墻上,離開一點仔細看看,是否果真有降服該國之能力?”
三月二十六日(公元4月20日),李鴻章離日抵天津,奏報和約已成,哀述“既不免毀傷殘年之遺體,復(fù)不能稍戢強敵之貪心?!贝酱蠊粒呻S員前往北京,將約本送達總理衙門,本人則稱病留津。他知道一場風(fēng)暴正等著他。
馬關(guān)歸來后的李鴻章
馬關(guān)條約簽訂后,中國朝野憤慨。朝中拒絕批準(zhǔn)和約、抨擊李鴻章的奏疏如雪花般飛至最高統(tǒng)治者案頭。平心而論,這些奏疏雖然文采斐然,辭氣慷慨,但多為空言。梁啟超一句話問得甚好:把這些高談闊論的人放在李鴻章的位置上,“結(jié)局又將如何?”民間知識分子也儼然以罵李鴻章為時髦,“劉三已死無昆丑,李二先生是漢奸”的“脫口秀”一時傳誦。
朝廷的態(tài)度呢?
七月九日(公元8月28日),光緒皇帝召見李鴻章,指責(zé)他賠款太多,割讓臺灣則大失民心?;实鬯坪跬?,這些條款均非李鴻章自作主張。68名官員更聯(lián)名呈奏,強烈反對交卸了議和差使的李鴻章回到他原來直隸總督這個“疆臣之首”的位置上去。皇帝下令,李鴻章“入閣辦事”,即到中央任軍機大臣。軍機大臣有宰相之名,但只有對口負責(zé)一個部,才有實權(quán),否則就是一榮譽銜。軍機大臣李鴻章不管部務(wù),實等于賦閑狀態(tài)。這是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的事。
光緒二十二年,朝廷要派人到德法英美各國訪問,方記起了這個外交老手。74歲的李鴻章請求精通外文的兒子李經(jīng)方隨侍,言官們想起李經(jīng)方所納外婦系“倭主睦仁之甥女”的傳聞,堅決反對,說李鴻章之有李經(jīng)方,相當(dāng)于明朝的大奸相嚴嵩之有嚴世蕃!李鴻章好歹帶上兒子到海外周游了一圈,行裝甫卸,又惹上了一個麻煩:因為擅入圓明園游覽,被罰俸一年。
海外學(xué)者吳相湘《晚清宮廷與人物》中說:“鴻章擅入圓明園,蓋為便道往游,以為憑吊廢園遺址,當(dāng)無關(guān)重要。殊不知當(dāng)時太后正積極主持第二次重修圓明園工作,每隔數(shù)日輒往親臨督視,光緒帝亦然。故此時已成禁地而非廢園了。鴻章遠道歸來,未暇詳詢,貿(mào)然入游,法無可恕,情有可原,吏議革職,諭旨改為罰俸一年,主旨即在于此?!逼鋵嵾@里未嘗沒有羞辱的意味。不久, 慈禧太后壽辰,特賜王公大臣58人聽?wèi)颉0次掏腿沼浿械奈淮?,漢大臣第一人為翁同和,李鴻章排在李鴻藻、錢應(yīng)溥之后,這位昔日的勛臣,圣眷已衰是鐵定的事實。
馬關(guān)條約于李鴻章個人的意義不值得多費筆墨。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影響了晚清政治、社會、外交的走向。羊毛出在羊身上,巨額賠款讓中國百姓的苦難更加深重;因反對馬關(guān)條約,痛心國恥,知識分子議政熱情高漲,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走上政治前臺,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日本的強橫逼使清廷在外交上與俄國接近,俄國巧妙設(shè)套,步步深入,又埋下了此后日俄兩大強國在中國土地上大打出手的導(dǎo)火索……
附帶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威海劉公島上的甲午海戰(zhàn)紀(jì)念館,在介紹李鴻章于春帆樓和日人的談判時,文字說明中用了一個詞“據(jù)理力爭”。我特意問了當(dāng)?shù)氐呐笥?,?jù)稱是剛剛改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