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名伶婚姻風(fēng)波看清末社會變遷(1)

晚清真相 作者:黃波


京劇名伶楊月樓的婚姻風(fēng)波,和“刺馬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等一起,被哄傳為所謂“清末四大奇案”。其實,與其他事件的撲朔迷離相比,這場因官方挾傳統(tǒng)禮法蠻橫介入而導(dǎo)致的風(fēng)波,它的看點并非情節(jié)的戲劇化,而在于從官民話語的對抗和民眾觀念的變革中,深刻反映了宗法社會的基礎(chǔ)被一點點撬動的現(xiàn)實。

“只為貪看楊月樓”

京劇名演員楊月樓清末活躍于上海舞臺,以小生角色為擅長。楊月樓本人身材魁偉,扮相俊美,嗓音清越,武功精湛,因此每次登臺,觀眾均為之傾倒。當(dāng)時一位文人特在《申報》上發(fā)表了一首竹枝詞:

金桂何如丹桂優(yōu),佳人個個懶勾留。

一般京調(diào)非偏愛,只為貪看楊月樓。

詩中的“金桂”和“丹桂”是當(dāng)時滬上最有名的兩大戲院,楊月樓即在金桂園獻藝,而于丹桂園登臺的則是孫菊仙、黃月山等名角兒,這種互相競爭的格局即是所謂“打?qū)ε_”。

按詩作者的意思,真要論藝術(shù),楊月樓獻藝之金桂園肯定是比不上孫菊仙等獻藝之丹桂園的,但實際卻是“佳人個個懶勾留”,很難蒙佳人一顧,若要問金桂園吸引佳人之秘訣,原來,她們也對一般的京調(diào)也沒多大興趣,之所以迷戀金桂園,原來都是為了“貪看楊月樓”。

說起來,楊月樓能夠讓紅粉佳人施以青眼,還要感謝上海獨具的開放性,須知,當(dāng)時北京的戲院還不許婦女到公開的戲院里去看戲,而上海則不然,《申報》發(fā)表的一篇文章對此有生動描述,“上海一區(qū),戲館林立,每當(dāng)白日西墜,紅燈夕張,鬢影釵光,衣香人語,紛至沓來,座上客常滿,紅粉居多?!本鸵驗槌艘话阌^眾,還有女性觀眾的額外擁躉,楊月樓在上海戲曲界獨擅勝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偏偏是這種女人緣給楊月樓帶來了麻煩,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一代名伶的婚姻風(fēng)波上演了。

《申報》全程關(guān)注了這場風(fēng)波,其中一篇文章曰《記楊月樓事》,簡要介紹了風(fēng)波的起因:一位粵商的女兒名阿寶因觀楊月樓演戲,慕其才藝,遂“作書函,并年庚貼,細述思慕意,欲訂嫁婚約?!焙笥苫浥竿跏献髦?,經(jīng)媒妁說和,遂訂婚嫁。但當(dāng)迎娶之時,粵商族黨以平民嫁“賤民”,有辱門楣鄉(xiāng)風(fēng),遂群起阻攔,并以楊月樓涉嫌“誘拐”訴之于官府?!胺蚱薹叫泻蠋劧Y,縣差與巡捕至,扭月樓夫婦”,送至縣署,被亦屬粵籍的縣令以誘拐論處,將楊月樓和該女等分別施刑嚴責(zé),“敲打其(月樓)脛骨百五,批掌女嘴二百”,收監(jiān)候判。

官府棒打鴛鴦,輿論大為不平

男女談婚論嫁,而且還有媒妁之言,居然還會引起“族黨”鬧事,官方也不惜強力介入,棒打鴛鴦,這種當(dāng)代人無法理解的事情,就當(dāng)日情勢而言,卻并不缺乏法理根據(jù)。

《大清律例?戶律?婚姻》中明文規(guī)定,良賤不得通婚。“凡家長與奴娶良人女為妻者,杖八十。女家減一等,不知者不坐。其奴自娶者,罪亦如之。家長知情者,減二等,因而入籍為婢者,杖一百。若妄以奴婢為良人,而與良人為夫妻者,杖九十。各離異改正。”哪些人群屬于這一條文所規(guī)定的賤民階層呢?《清史稿?食貨志》曰:“四民為良。奴仆及倡優(yōu)為賤。凡衙屬應(yīng)役之皂隸、馬快、小馬、禁卒、門子、弓兵、仵作、糧差及巡捕營番役,皆為賤役,長隨與奴仆等?!眲澰凇傲济瘛边@個圈子里面的,就只有傳統(tǒng)社會認定的士、農(nóng)、工、商這四大階層,除此之外,就都屬于“賤民”。在傳統(tǒng)社會里,一個唱戲的盡管可能因為藝術(shù)卓越而被無數(shù)戲迷追捧,但在官方語語體系里,其為“賤民”的天然屬性卻無法改變。楊月樓再紅,但仍然是賤民,就仍然不能娶“良人女”為妻。這就是當(dāng)日之客觀背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