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媽媽會經(jīng)常在孩子的問題上情緒起伏。但我要說的是,媽媽們一定不能任性,要學會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高興時把孩子寵上天,一不高興就打罵孩子。媽媽們要確立一個信念:不管孩子多大,在任何時候,因為任何原因,都不打罵孩子;要記住,凡通過打罵能解決的問題,通過態(tài)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完成。
不打就真的成不了才?
有的媽媽說,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也有很多“不打不成才”的例子嗎?的確存在,可是這些孩子忍受的是什么樣的痛苦呢?
前幾年報紙上有一篇報道,說某省有一個十二三歲男孩,在國外舉辦的國際青少年小提琴大賽上獲得了冠軍。而據(jù)家長講出的“經(jīng)驗”卻是男孩的媽媽在這四五年內用教鞭抽打男孩五百多下得來的。這仿佛是一個典型的“不打不成才”的例子。
又有幾個媽媽會站在這個男孩的角度去想問題呢?一個平均兩天就要挨一頓打的孩子,他會成長為一個怎樣的人呢?教鞭抽打在身上的痕跡很快會消失,但留在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能消退嗎?男孩要長大,他將不止是個“拉小提琴的人”,他也可能成為一個老師,會成為一個家長。他將會怎樣對待自己的學生和自己的孩子呢?它不代表一種成功教育,只能代表一種畸形“成功觀”下危險的做法;它在用一個單一的“成就”,去扼殺孩子整個的人格健全與一生的幸福。
我在工作中,認識了一位大學生女孩Niki,正上大三,人長得很漂亮,學習也很優(yōu)秀,在學校學生會擔任秘書長,性格活潑開朗。同學們在她身上幾乎找不到缺點??墒荖iki卻總是沒有食欲,大二時去醫(yī)院檢查,患上了慢性胃病,可她卻沒有在意,大三一天半夜,胃絞痛得厲害,寢室的同學把她Niki送到醫(yī)院,住院一兩個月才有所恢復。醫(yī)學上早已發(fā)現(xiàn),慢性胃腸疾患和人的消極情緒以及壓力有關。從Niki的疾病及偶爾流露的一些性格特點,醫(yī)生認為Niki兒時的生活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有心理創(chuàng)傷。果然,Niki有一次和我隨便聊起來,她說她媽媽從小打她,打得非常狠。比如放學回來,自己累了就回屋里睡會兒,等媽媽回來,看到她沒有練琴,上去就朝她頭上打去。有時候Niki媽媽半夜加班回來,一把將Niki從被子里拎出來,暴打一頓,就因為媽媽知道Niki考試排名又降了一名。而類似的事發(fā)生過很多次。
Niki可能是為了維護媽媽的面子,說她一點都不怪怨媽媽,甚至說正是因為媽媽那樣嚴格要求,她才有今天。Niki總是無節(jié)制地吃各種零食,尤其是刺激性的食物。醫(yī)生說她的胃已經(jīng)很虛弱,需要好好保養(yǎng),而Niki根本就不顧醫(yī)囑暴飲暴食,又發(fā)生腸胃絞痛,甚至有些出血,導致三四個月不能吃飯,等到稍好一些,又開始無節(jié)制地吃。醫(yī)生勸她一定要少吃零食,Niki說她經(jīng)常心情不好,吃零食能緩解心理壓力,所以顧不了那么多——這個堅強的女孩,真是把所有的痛苦都自己扛,食物成了她一直以來的心理去痛片。真不知道Niki的媽媽知道這些事情之間的因果關系后,想到女孩的身心健康時,心里是否還能驕傲得起來?
“不打不成才”的個案,也只能說明有的人確實在挨一場打之后有很大變化,但變化的內驅力不是挨打本身,而是另外一些積淀已久并較為完備的東西;并且這一場打罵之所以能奏效,能讓一個人警醒,也正可貴在這“偶然一次”上,如果是經(jīng)常性的,還有用嗎?
“暴力”只會讓孩子變得順從,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只能讓他們變得聽話,不會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氨┝Α毕轮荒艿玫揭恍簳r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兒童整體的墮落和消沉為代價的。
孩子的文明從成人那里來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長的重要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者。把一個人的美德歸功于他個人的用心和社會的培養(yǎng)沒錯,但不要忘了給從小撫養(yǎng)他的那個人掛上一枚獎章。
而對于一些“惡棍”,尤其是一些刑事罪犯,我認為他的家長沒有權利得到同情。盡管他們的家長主觀上沒有把孩子引上歪路的惡意,但他們粗暴的教養(yǎng)方式扭曲了孩子的心靈,是他們一步步地教會孩子如何惡劣地對待他人。僅僅把某些人的犯罪歸結到社會、時代或最多具體到學校那里,這是板子打在空氣中,不能夠切實地找到問題的根源,不能觸動家長們反思自己的行為上。從人格成長的承接性和延續(xù)性來說,每個罪犯的家長都應該向他的孩子懺悔,向社會和人類懺悔。
只想對家長們說,不要因為孩子聽話才愛他,不要因為他取得了某個成績才欣賞他,更不要因為他不順你的心就去打罵他。父母之愛應該是無條件的,對孩子的尊重也應該是無條件的。
我經(jīng)常在書中和周圍的人群中看到,凡是優(yōu)秀孩子的家長,他們一般都很民主,遇到事情總是能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探討解決,非常講究方式方法——最基本的態(tài)度是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錯也只是就事論事,決不牽扯其他,當然更不可能打罵。他們取得的結果就是,他們的孩子似乎分外懂事,根本就不需要他們操心費力。
前蘇聯(lián)杰出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家庭生活制度從一開始就得到合理發(fā)展,處罰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遠不會有處罰的情形,這就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的道路。
歐美很多國家從法律上嚴格禁止對兒童施行暴力。我國打罵孩子現(xiàn)象之所以現(xiàn)在還比較普遍,首先是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認為“父母打孩子就是教育孩子”;再一個是缺少法律制約。我國也有相關保護少年兒童的法律法規(guī),但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不具有現(xiàn)實約束力。打孩子從來被認為是家務事,無須他人干涉,只要不把孩子打殘打死,就不會上升到法律層面解決。全社會普遍漠視未成年人的精神損傷,很少有人認為父母打罵孩子就是虐待兒童。
在家庭教育研究中,不少學者呼吁家長注意自己的一切粗暴行為。家長的素質事關未來公民的素質,國家應大力開展家長教育,全面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同時,也應該盡快針對家庭教育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嚴禁打罵孩子,剝奪不合格家長的撫養(yǎng)權。
家長們不要以為生活在文明時代,穿了西裝就變成了紳士,不是生了孩子就會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學習,需要學會如何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