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這里感到了快樂,享受著這里的一切。每個孩子放學后都不想離開,第二天早晨又想早早到校。它招收的學生都很平常,甚至有些是身體有殘疾或被別的學校開除的,但學生們經(jīng)歷過這樣的小學教育后,最后都各個成才……
城市的“天簌之音”
我樓下鄰居的兒子要參加高考,不巧的是,隔壁家的女兒每天都在學習拉二胡。這個鄰居為了高考的兒子,很是注意周圍的環(huán)境。只要小女孩的二胡聲一響,這個家長就會開始敲隔壁家的門。樓上正好也有孩子在學習拉小提琴,他們就開始樓上樓下的跑著去敲鄰居家的門說自己家孩子要高考,保持一下安靜。每家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功課,也都體諒他們家高考孩子父母的心情,也只好讓自己家的孩子在周末上午,他們家的孩子不在家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才開始練習。
這樣樓上樓下的家長們都和自己的孩子為了這一家的高考生忍耐了兩個月,鄰居們碰在一起也都是各有怨言,也沒有辦法。“可憐天下父母心”,做家長的都能理解。其實這個家長每天去別人家里敲門或者告訴鄰居們自己的孩子要高考,也是在給自己的孩子壓力和不斷地提醒孩子這里有噪音那里有噪音。整天豎起耳朵搜索噪音,又怎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呢?
后來,我聽說這個男孩沒有考上任何一所大學。
家長們要知道無菌艙里培養(yǎng)不出體格健壯的人,靠消滅周圍正常聲音來成全孩子的做法也沒有道理。在一個正常環(huán)境中備感打擾的孩子,他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同樣容易受到打擾,真正打擾他的不是那個聲音,而是他尋找聲音的習慣。
孩子成長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家長不可能為孩子營造出每一種理想的生長條件。培養(yǎng)孩子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就等于為他提供了能隨身攜帶的好環(huán)境。
帶著這樣的想法來看“噪音”,它們就不再是噪音——鄰居家里傳來的電視聲、彈琴聲、路上的汽車行駛聲和喇叭聲,工地上機器的轟鳴聲——它們是城市天籟,我們實在沒有必要被這些聲音困擾。
妞妞高考前幾個月,在距離麗文家只有二三十米處,要建一個新商場。大型車輛白天不能進市區(qū),晚上才可以行駛。所以每到晚上十一二點,外面就開始傳來大卡車的轟鳴聲,鋼筋石塊的裝卸聲,工人們操作時的叫喊聲,一直得持續(xù)到凌晨四點左右。和麗文同一個社區(qū)有好幾個孩子高考,他們的家長去找過工地負責人,但沒什么結(jié)果。施工單位只是不斷地在居民樓里張貼道歉告示,希望居民們諒解。
麗文和先生心里也有些著急,但想想施工單位有他們的難處,覺得去找他們也沒什么效果。家里人所能做的,就是避免提醒這種噪音,而不是去抱怨。麗文在妞妞面前從沒提到一句關(guān)于工地噪音的話。麗文觀察妞妞每天心態(tài)平和,猜測妞妞可能壓根就沒注意到這個問題,家里人也假裝什么事都沒有,絲毫沒有流露出對噪音的焦慮。
出乎意料的是,那一階段妞妞的睡眠也很好,這可能也得益于她從小養(yǎng)成的睡覺不怕吵的習慣。高考結(jié)束后,麗文才問妞妞這段時間睡覺是否受到外面工地噪音的打擾。妞妞這才知道附近要建商場,她說這些天有時候感覺到外面噪音很大,但根本就沒顧上也沒在意,沒發(fā)現(xiàn)它有這么吵。
因此,我覺得,家長應該給孩子積極的影響,讓孩子學會和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相處,而不是處處苛刻別人,處處想改變環(huán)境適應自己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