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各“家”看幸福(2)

幸福在哪里 作者:田秋


(3)遺傳學家

遺傳學家則在努力尋找能喚起幸福感的基因,忙于論證遺傳因素對一個人的幸福感是否起決定作用,他們也有很多成果能證明人的幸福感并非完全由自己決定。

(4)經濟學家

最近百年,經濟發(fā)展異常迅速,經濟變化成為影響人們幸福水平的重要因素,因而經濟學家也就成為幸福討論中最有影響的一類學者。

我們從常識里容易知道,幸福是難以獲得的。在極端貧困的條件下,想過好的生活也是很難的。而政治經濟學正是研究怎樣獲得好的生活,目標是使人們過上“體面”的生活。

關于收入和幸福的關系,有人通過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人均收入在5000美元/年以上的國家間,幸福差異不明顯;低于這個標準,富國比窮國更加幸福。在印度、墨西哥和菲律賓等國家,幸福感隨收入水平增加而增加。有意思的是,人均實際收入上升60%以上,按照“很幸福、相當幸福、不是很幸?!迸帕械娜丝诒壤龓缀鯖]有變化。因此可以說,幸福和收入并不完全“正相關”。

(5)倫理學家

有的專家從倫理學出發(fā),提出了“生活質量”的觀念。他們認為,我們有可能在經驗上構造出一套保證“生活質量”的最低指標,并在這個基礎上討論幸福問題。

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人做過一項關于生活質量的社會研究,催生了“生活質量的社會指標運動”,1954年被聯(lián)合國所采用。2003年前后,又出現了“生活質量運動”,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們的研究。在生活質量的指標上,他們引入了一些新的指標,例如民主、社會資本、健康、工作條件和基本能力,列出了一份人類基本需求表(各方面的需求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一個整體,一方面的需求受損,必然會損及其他方面的需求),這個表后來被引用到聯(lián)合國人類發(fā)展指數HDI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