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假如某些任務特別艱難或者極不尋常,我們經常會認為自己不如常人。我給你打包票,在連接家庭影院的有關部件這件事上,你不會比鄰居更差勁。如果說我們不會人人都比常人好,那么我們一樣也不會人人都比常人差。
對于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我們也還傾向于高估自己的控制能力。賭徒經常會向我們展示這種謬論。在賭桌旁邊,你有過如此“幸運”而舍不得放下色子的經歷嗎?你光想著自己會在下一輪賭博中取勝。有時候你會贏,有時候你會輸。不過,關鍵在于控制色子的是運氣,而不是你。
既然內心會跟我們玩這個把戲,我們怎樣才能判定自己所受的制約是什么呢?我以關于有序組織的第八原理作為回答這個問題的開始://對自己要坦誠,但是千萬不要自我評判。//
打個小岔:對自己不誠實,我們就會無謂地把自己的生活(通常還有身邊人的生活)復雜化。對自己以及他人誠實,不僅理當如此,而且還是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的極好方式。試想:一個謊言引來一個接一個的謊言,很快你就不得不疲于記住你撒謊說了什么,對誰撒了謊。為了自圓其說,你要耗費大量腦力。老實說,把這些腦力用在更能提高工作效率的事情上,不是更好嗎?
好的,回到我們的既定題目:想要判定自己所受的實際制約是什么,你可以對自己試試企業(yè)界頻頻使用的“360度績效評估”技術。在公司中進行這種評估時,同事、下屬和上司會對你的工作績效作出反饋,包括你的工作是良好還是差勁,你的優(yōu)點和缺點各是什么,如此等等。
當然,這件事并不好玩兒。不過,第三方的看法經常會給你啟發(fā)。跟配偶、摯友或其他能向你開誠布公地提出自己觀點的人談談,甚至孩子都可能發(fā)表一些妙趣橫生的評論(孩子往往是至真至誠的)。問問你信得過的人,了解一下在他們看來你的優(yōu)缺點是什么;你甚至可以把自己剛剛總結出的制約清單念給他們聽,讓他們坦誠地告訴你,他們認為哪些約束出現在你身上。你可能會聽到幾個人共同提及的內容,這將會幫助你發(fā)現導致自己“陷入自身固有方式”的行為模式。
我知道這種辦法看起來可能具有一定的脅迫性。如果是這樣,你可以嘗試著先邁出一小步。你是在某個項目上反復努力卻毫無進展嗎?那找一個人聊聊,這個人應該是你信得過的,而他也會對你推心置腹地反饋意見。你可以向他描述自己所面臨的困難以及你對項目之所以舉步維艱的猜疑,然后問問他是否同意你的分析。
我舉個例子來說明第三方的觀點是多么有用。我讀研究生時,必須要為學術會議和學術期刊寫論文。有一篇論文寫的是自己剛剛完成的一個獨特實驗,論文有一個主題,也符合指定的字數要求。我對論文要達到的目標和我自己的目標一清二楚,而且我對相關材料也有客觀冷靜的了解。
但是由于某種原因,我為了完成論文而苦苦煎熬。我知道肯定是什么地方出錯了,但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因此我把論文放在一邊,希望通過解脫出來而獲得深入認識。這個辦法無法奏效的時候,我就詢問幾個親朋好友,看看他們認為讓我一籌莫展的原因是什么。征詢對象包括一位期刊編輯,他多年來負責的那個期刊是我的專業(yè)領域中最受尊崇的刊物之一。這位編輯的建議簡單明了、開誠布公而又鞭辟入里:“你寫論文是為了看起來顯得聰明靈巧。只要寫得清晰明白就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