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2)

中國神話傳說:從盤古到秦始皇 作者:袁珂


西王母神話的流傳演變也同樣走上了一條神話仙話化的道路。西王母在《山海經(jīng)·西次三經(jīng)》里,本是一個“豹尾虎齒,蓬發(fā)戴勝,司天之厲及五殘”的怪神,性別是男是女一時也無從判定;但是到了《穆天子傳》里,西王母就演變成了一個和周穆王賦詩酬答的雍穆的人王,只在她的詠歌中有“虎豹為群,於(烏)雀與處”這樣的詩句,還殘余了點野蠻的痕跡蛻而未盡。漢代的石刻畫像和磚畫,坐在龍虎榜上的西王母,王者的衣冠打扮依舊,形貌看來卻是比較粗獷的,這時期給她增加了一個配偶神東王公,她的身上開始有了一些仙氣。到托名班固實際上恐怕是六朝人作品的《漢武故事》、《漢武內(nèi)傳》等書中,西王母就成為“年三十許”、“容顏絕世”的美麗女仙了。先前西王母掌握的不死藥這時成了“仙桃”,“為西王母取食”的三青鳥這時也成了董雙成、王子登等一群天真活潑的侍女。從怪神西王母到仙人西王母雖然距離較大,卻終于也完成了這一演變。

仙話,是中國神話的變種、末流,它和道教的建立自然是密切相關(guān)的。中國道教在東漢末年逐漸形成,由于宗教的推波助瀾,自此以后,以神仙之說為中心的仙話就更加昌盛了。實際上,仙話起源于道教成立前五六百年的戰(zhàn)國初期,從《山海經(jīng)》里可找出許多神話被仙話浸染的痕跡為證。前面已經(jīng)大略講過了。

一切仙話,大都以長生不死為主要內(nèi)容?!蹲髠鳌ふ压辍份d齊景公問晏子 “古而無死,其樂如何”這兩句話,透露出仙話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確實是因為當時“上有好者”。古代燕國和齊國都濱海,受了海市蜃樓變幻莫測的影響,民間因而幻想并傳說海島上有仙人,仙人都快樂逍遙,長生不死,這就是三神山或五神山仙話的由來。這些仙話和“上有好者”如齊景公之流的思想意識相結(jié)合,再加上燕、齊等地方士的煽揚,使它們能夠得以迅速傳播。所以后來齊國有宣王、威王,燕國有昭王,都曾紛紛派人入海去尋找三神山。這是仙話在燕、齊濱海地區(qū)土生土長起來的大概情況。

聞一多《神仙考》(見《聞一多選集》中《神話與詩》)則說這還不是神仙說(仙話)的主要來源,神仙說的主要來源是從西方羌族火葬死者的風習引起的?;鹪崴勒?,謂之“登遐”,又作“升霞”,意謂火化時靈魂乘火上升于天,《楚辭·遠游》有“載營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語,“營魄”即魂魄,當便是靈魂乘火升天時的情景。齊國人的先祖本來出自西方羌族,此種火葬死者的風習帶來的靈魂不死的觀念才是神仙說的主要來源。

聞氏這種說法是有相當?shù)览淼摹N覀兛磩⑾颉读邢蓚鳌匪洈⒌脑缙诘囊慌扇?,如赤松子、寧封子、陶安公,乃至較后的嘯父、師門等,他們都是得到了“作火法”,“積火自燒”,后火化登仙的。這種激烈的登仙手段的采用,無疑是從火葬死者幻想靈魂升天得來的。自然,這也只是仙話,是傳說,不見得真正有人這么實行,只不過說明古仙話確實和火葬風習有著密切關(guān)系罷了。至于神仙說是否以此為主,則還不能那么肯定。

三神山或五神山的土著仙話,主要是傳說那里有仙人和不死藥,可以去尋求,謀得肉體不死;火化登仙的外來仙話,主要是傳說修仙慕道的人只要取類似火葬的手段,就可以謀得肉體解脫,靈魂永生。二者其實都來自民間,但前者似乎更通達易行,所以為歷代帝王老爺們所相信和樂于采用。從戰(zhàn)國時代的威、宣、燕昭,直到秦漢時代的秦皇、漢武,都曾派人到海上去尋找仙山和不死藥,這就是事實證明。

仙話,既然是以長生不死為中心思想和主要內(nèi)容,它的精神實質(zhì)必然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它和古神話里所表現(xiàn)的那種神人們的奮斗犧牲,拯民濟世的精神當然迥不相同。古仙話已是如此,道教建立以后,那種專以煉丹修行,服食采補為能事的后代大多數(shù)仙話,更是等而下之,少有可觀。

不過對于仙話,也要根據(jù)不同情況,予以區(qū)別對待。凡屬于以下四種情況的仙話,我認為是可以歸入神話范圍予以考察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