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國古代神話,一個復雜、有趣、值得探討的問題,就是神下地和人上天的問題。中國神話的最突出特征,就是神話這條線和歷史這條線互相平行,而又往往糾纏在一起,攪混不清。神話可以轉(zhuǎn)化為歷史,即天上的諸神可以轉(zhuǎn)化為人間的圣主賢臣,如皇帝(皇天上帝)轉(zhuǎn)化做黃帝,火神祝融轉(zhuǎn)化做高辛氏的“火正”,刑神伯夷轉(zhuǎn)化做堯的法官皋陶,帝俊的生十個太陽的妻子羲和轉(zhuǎn)化做堯的掌天地四時之官的羲氏、和氏,長鼻大耳的象轉(zhuǎn)化做舜的弟弟象,等等。但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歷史是否也可能因人民世代的口耳相傳而轉(zhuǎn)化為神話,即人間的圣主賢臣,是否也可能神話化而成為天上的諸神呢?
現(xiàn)在就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古代‘著名的’人物,乃是制造神的原料。”這話是不錯的,歷史人物轉(zhuǎn)化做神話人物,完全是有可能的。顯著的例子,如伊尹、成湯、傅說、姜太公、李冰等,他們既是歷史上實有的人物,而后世人們傳說,又在他們身上附會了不少神話的因素。這樣的人物在歷史上不算很少。推而廣之,就是堯、舜、禹等,也完全有可能是原始氏族社會時期的著名領袖,確實替人民干了不少好事,受到人民的尊崇敬愛,因而在傳說中將他們神話化了,終于讓他們上天去成了神。
不過像堯、舜、禹等,問題就比較復雜。如果沒有地下出土文物證實,還不能貿(mào)然肯定他們?yōu)闅v史人物。而他們身上的神性,卻表現(xiàn)得很充分。就以保存神話材料較少的堯而論,《山海經(jīng)》的《中次十二經(jīng)》也還有“洞庭之山,帝(堯)之二女居之,……出入必以飄風暴雨”這樣的記載,說明堯作為天帝的神性。因而,這些人物最初是神話人物還是歷史人物,是神下地還是人上天的問題,只好姑且存疑。
這樣說來,神話不僅是因為神話歷史化的緣故而有所散亡,且也因為歷史神話化的緣故而有所增添了。是的,實際情況就是如此。如果只看到散亡的一面,而沒有看到增添的一面,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我們之所以較多地談到散亡并對之感到惋惜者,因為散亡的往往是最古老、最原始的神話,是產(chǎn)生于人類社會的童年時期而對我們來說具有不朽魅力的神話,而增添的則是較后起的神話,其中有些已多少含有封建性的糟粕。但雖說這樣,從增添的神話中,也還是能見到其中閃耀的燦爛光彩,能看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愛憎取舍,我們也當一并予以考察和研究才是。
如上所說,古代神話和古代歷史既然是兩條互相平行的線,而它們又時常糾纏在一起,攪混不清,那么,在由于神話歷史化和其他種種原因而導致神話的散亡、只剩下零星片段的今天,如何根據(jù)現(xiàn)存的零星片段資料整理古代神話?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我認為:遵循歷史這條線索整理古代神話,不失為有效的辦法。玄珠(茅盾)在《中國神話研究ABC》(現(xiàn)更名為《中國神話研究初探》,收入《茅盾評論文集》下冊及《神話研究》中)中,早已主張“將一部分古代史還原為神話”,同時還論及進行這項工作的困難和應該怎樣進行這項工作。他的主張我認為是相當正確的,先前我所做的神話整理工作,大體上就是“將一部分古代史還原為神話”,另將大部分神話都放在歷史的肩架上——朝著這條路,采取這種辦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