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醒在鄉(xiāng)野間的百年書緣(3)

中國散文年度佳作2011 作者:耿立


  

省了菜金還要省路費。寒假了,沒錢坐車就只好步行。臘月天里,餓了,討口飯吃;渴了,找口水喝;晚了,就在野外裹上自己背著的被子囫圇一夜。為了問路,一路上他喊過二百多次“大爺”“大娘”。苦著,冷著,餓著,病著,都沒啥,湯克孝心里頭的快樂又亮又多。因為背著的包袱里,有著自己新購的心愛的書哇。趕到家里是個中午,母親心疼壞了,跑了兩家才借來一個菜窩窩塞在兒子的手里。到家了,可以將生命托付的書與給了自己生命的母親就在身邊,啃著窩窩的孩子,淚就撲簌簌掉了下來。怕母親看見,又低下頭。

湯家的兩位女性

因為有了母親程貴玲,湯家才保存好了那么多的好書;因為有了妻子劉登菊,湯家才增加了那么多的好書;因為有了母親和妻子,湯家的書也才格外享受到了一份女性才有的愛護與體貼,湯氏書緣也就平添了許多的動人與美麗。

布套的《昭明文選》有幾冊破了,經(jīng)過了母親的手,就都完好如初了,那藍底暗花的封套,十幾本排在一起,甚至連縫補的痕跡都難尋。

1958年,不僅“大躍進”、“大食堂”,還是連天的大雨。家里的房子因為要騰給公社辦食堂,不得不搬家。搬好的房子因為漏雨要坍還要再搬。父親在外教學,克孝在外讀書,就母親拉扯著年幼的妹妹與兩個弟弟,接二連三經(jīng)過了四次搬遷,才算在一位三奶奶的廚房里安頓下來。多少正用的家什,因大雨和房子窄巴都丟棄了,可是家里的書卻一本沒少、一本沒濕沒潮地妥善保存住了。那是母親找來了四個一米多高的合頭甕——泗水柘溝出產(chǎn)的隔水防潮有蓋的大甕,將家里所有的書都放置得安安妥妥。母親對放假回家的兒子說:“反正也沒糧食了,盛書吧。你們都念書,丟什么也不能丟書?。 彼氖迥赀^去了,年過六十的湯克孝的心頭,依然存留著當時手扶合頭甕時的暖洋洋的感覺。

同是教師的妻子,是因愛丈夫而愛書的吧?丈夫穿著補丁衣裳在集市上賣菜時,她愛她的丈夫,并珍惜著丈夫的書。丈夫背著糞箕子下坡拾糞時,她愛她的丈夫,并想方設法為丈夫騰出看書的時間。多年的民辦教師轉正了,她就從自己轉正補發(fā)的1000元工資里拿出980元,一次就給丈夫抱來一套13卷本的《漢語大詞典》。那套16卷本的《魯迅全集》,也是她慷慨地掏出了580元為丈夫抱回的。那滿布在全家的書籍,不是大大地得益于她的省吃儉用、勤儉持家嗎?

那是1977年吧?“文革”后在全縣第一個上公開課的丈夫,晚上備課時發(fā)現(xiàn)有些資料還放在山區(qū)中的岳父家。妻子二話沒說,拔腿就走了。那可是五十里的只能步行的山路??!第二天一早,妻子進家了,背上就背著丈夫需要的書籍。這個肩膀,曾經(jīng)為了多掙工分撐持一個家的生計,而在一天的勞累之后再割上比自己個子還要大的一捆青草。這個從山區(qū)農村出來的女性,有著樸實而又美麗的人性。早年,她曾經(jīng)為了四十幾個沒處上學的孩子能有個上課的去處,而推遲婚期,讓出自己的三間新房。

這個平凡的女性有一段述說丈夫深夜讀書的話,感人至深:“原來家里沒有電燈,一盞油燈、一摞書、一支鋼筆陪著他。夏天一把把地擦汗,冬天就把腳放進桌下的麥秸簍子里取暖。他那瘦弱的身影,專注的神情,不時的輕聲的咳嗽,是我一生一世也忘不了的形象。我躺在床上摟著孩子看著他,想到這就是我的男人,我相依為命的丈夫,我孩子的爸爸,我怎么能睡得著?這時我就悄悄地起來給他煮個雞蛋、抓把花生米?!?/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