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殿,登石階上行,有兩層殿宇,內供佛塔一座,塔內有甘露真身。出殿后,再拾階而上,是仁德長老紀念廣場。再現了身材高大的仁德法師莊嚴法相的銅像,此刻,正凝神遠眺。據說,法師銅像凝視的地方,是柯村99米地藏大銅像之所在。法師已去,但他的大愿仍留存世間,并漸漸變成現實。天色向晚,我們往下走,回首望仁德長老銅像,他依然佇立于蒼勁的山峰之間。陪伴他的,是萬竿翠竹、長青松柏和幾株芭蕉。
路右出現一座兩層的徽派建筑風格的小樓,匾額為“啟圣樓”。詢之寺僧,知是住持藏學法師之禪居;但法師外出參訪去了,目前不在。問可否進去看看,僧人說可以?!ら啞掇D眼看世間》,知藏學法師是個有情的和尚,僧侶中的散文家。今日無法以文會友,那就參觀一下他的禪居吧。推門而入,迎面一木質小屏風,上書“叢林以無事為興盛”。字體古樸天真,細看落款,知是藏學法師所書。左首是客廳,有案、有椅、有佛,墻上掛有法師書法“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走來時路返至大殿,僧人告知,山門已關,出寺請走側門。他在前面帶路,指引方向。沿樓梯下樓時,經過寺中龍象臺,我遠眺了一眼。此時,夕陽西下,余暉蒼茫,近處峰巒,盡收眼底,遠山隱約,云蒸霞蔚。
我是一個不帶地圖的旅人,但每到一地之前,習慣于通過書籍、網絡等,先大致了解一下該地的歷史古跡、風土人情。
比如這甘露寺,我知道寺院附近有一塊著名的“定心石”。在甘露寺,我試著尋訪定心石,卻沒能找到。可能是天色太晚、此行匆忙的緣故。人生路上,會遇到許多石頭。有大石塊,有小石子,有鋪路石,有墊腳石,有絆腳石,有景觀石,卻很難遇上定心石。
回大覺寺的路上,我說出了這一遺憾。南泉說:“尋石未遇,是緣分不夠?!瘪{車的宗學師說:“此次無緣,也許會成為下次相遇的因緣?!蹦舷f:“我感覺你們這些學禪的人,好像都是樂觀主義者?!蹦舷母爬ㄓ行┑览?。禪者的確是樂觀主義者,但他不再是“天真的樂觀主義者”。
比如,在生活中,禪者同樣會遇到絆腳石,但他會把它當墊腳石使;禪者也會遇到暴風驟雨,他不反抗,不逃避,敢于直面,敢于承擔,如同一棵果樹,他能夠將那些不期然的風雨化為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