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那些充滿希望的英國移民到這里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弗吉尼亞公司的承諾,即無限期地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租金租種2 000公畝土地。在土地分配遵循“人頭權(quán)利”的體制下,一個移民所帶來的所有家眷每人都能得到2 000公畝土地。但是免費土地的誘惑力本身并不足以吸引到約翰·史密斯所需要的那些人。同樣重要的是,1612年的一個發(fā)現(xiàn),那就是,這里適宜種植煙草。到1612年,弗吉尼亞煙草的出口量已經(jīng)飆升到每年350 000磅。6年后,連國王本人都向弗吉尼亞的總督和理事會哀嘆:“這個省完全是建立在煙土之上的”。
表面上來看,煙草確實解決了問題。它需要的投資很少:不過就是一些工具、一個壓榨機以及一個晾曬棚。種植煙草雖然很費時間,但只需一些簡單的技術,比如,用大拇指和食指摘下植物頂端的訣竅等,而且煙草征稅也不多。而7年的煙草種植耗盡了土地肥力的事實,反而鼓勵了移民的西進。煙草種植的便利最終卻幾乎導致了弗吉尼亞的衰落。1619~1639年,當煙草供給量猛增到每年150萬磅時,煙草的價格便從每磅3先令跌到了每磅3便士。如果是在亞洲,各大壟斷性貿(mào)易公司是絕不會容忍這種暴跌出現(xiàn)的。但是在美洲,吸引移民才是真正的目標,因此大壟斷機制并未在此建立。
簡而言之,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經(jīng)濟已岌岌可危;僅從經(jīng)濟效益角度來看,英國的美洲殖民地根本沒法建立。除了金錢的刺激,還需要一些誘因來進一步吸引人們穿越大西洋。這個誘因就是原教旨主義。
在父親的影響下與羅馬天主教決裂,在全身心地擁護她的同父異母弟弟發(fā)起的宗教改革,隨后又對她的同父異母姐姐的天主教復辟行為發(fā)起批判后,英格蘭終于在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繼位后選擇了一條溫和的新教“中間路線”。但對那些后來被稱為清教徒的人來說,以英國圣公會為國教簡直就是胡鬧。當詹姆士一世不顧其蘇格蘭加爾文主義出身,而堅持延續(xù)伊麗莎白的宗教路線時,諾丁漢郡史克羅比村一群自稱為“朝圣者”的清教徒認為是離開的時候了。他們先是去了荷蘭,但10年后,他們又離開了那里,認為那里太過世俗。隨后,他們聽說了美洲,而讓其他人望而卻步的原因—那里盡是荒無人煙的荒原—在他們聽來卻是理想的歸宿。還有什么地方比處于一個“廣闊和空曠的混沌”狀態(tài)中,更適宜建立一個真正的神圣社會呢?
1620年11月9日,也就是在離開南開普敦近8周后,這群清教徒在科德角登陸。就好像是為了給自己一片凈土,他們繞行320公里,繞開了弗吉尼亞,到了北部更為寒冷的海岸,也就是被約翰·史密斯命名為“新英格蘭”的地方。你也許會好奇,如果當年“五月花”號上的乘客都是這幫清教徒,那么,新英格蘭最終會變成什么樣呢?畢竟這些清教徒并不僅僅是原教旨主義者,他們還希望能平均分配他們的財產(chǎn)和收益。實際上,在149名乘客中,只有1/4的人是清教徒,大多數(shù)人都是應弗吉尼亞公司的廣告而來的,他們更多是懷著物質(zhì)性而非精神性的目的穿越大西洋的。有的人實際上是為了逃離東盎格魯紡織工業(yè)城那沉悶的家。他們希望出去闖天下,而不是為了尋找什么神圣之地,吸引他們來新英格蘭的,也并非因為這里沒有主教或者天主教會的其他遺風,而是這里有大量的魚夠他們生存。
紐芬蘭的漁業(yè)早就吸引著英國的漁夫們深入大西洋了。但顯然從美洲這邊更容易進入漁區(qū)。新英格蘭的沿海水域也有很多魚。尤其是馬波海德鎮(zhèn)附近水域,魚多得“好像穿鞋踏入水中就能踏到它們的脊背”。不知疲倦的約翰·史密斯在第一次探測這條海岸線時,就極其敏銳地看到了這里的重要性。“不要討厭漁業(yè)這個稀松平常的詞?!彼髞韺懙溃骸耙驗樗鼘⑾窆鐏喣腔蛘咄ò蛨D的金礦一樣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風險和成本更小,卻更加穩(wěn)定和便捷?!币虼?,英國移民跨越大西洋還有一個原因:并不是為了上帝,而是為了鱈魚。馬薩諸塞州馬波海德鎮(zhèn)那些飽經(jīng)風霜的墓碑證明,英國殖民地早在1628年就存在了。但是,該鎮(zhèn)在1684年之前根本沒有教堂,也沒有牧師,這些都是清教徒們建立普利茅斯60年之后的事了。此時,這里的漁業(yè)已經(jīng)十分發(fā)達,每年出口的鱈魚有成百上千桶。清教徒們來到新世界的初衷或許是為了逃離天主教的迫害,但是,馬波海德鎮(zhèn)人們的“主要生計”卻是“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