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與事(11)

人與事 作者:(俄)鮑·帕斯捷爾納克


我在中學三年級或四年級讀書的時候,我舅舅,他在尼古拉鐵路局彼得堡貨站當站長,給了我一張免費火車票。趁圣誕節(jié)放寒假時,我便孑身一人前往彼得堡。我整天在這座不朽的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游逛,仿佛是用腳和眼睛在吞食一部極其精妙的石頭書,每天晚上到科米薩爾熱夫斯卡雅①劇院去看戲。我中了最新文學的邪,念念不忘的是安德烈別雷、漢姆生②、坡什貝塞夫斯基③。

1906年我們?nèi)胰グ亓?,那次使我對旅行有了更多的、真正的印象。那是我第一次到了國外?/p>

① 維科米薩爾熱夫斯卡雅(1864—1910),最初是皇家劇院的演員,由于不愿拘泥于宮廷舞臺的陳規(guī),于1904年建立自己的劇院,上演契訶夫、高爾基、易卜生等人的戲。

② 漢姆生(1859—1952),挪威作家。

③ 斯坡什貝塞夫斯基(1868—1927),波蘭作家。

一切都不尋常,一切都不一樣。好像不是在生活中,而是在做夢,在參加一場臆造的、不為任何人所需要的戲劇表演。你不認識任何人,任何人也管不著你。車廂里長長一溜門,一會兒開了,一會兒又砰的一聲關(guān)上了,一扇門是一個單間。四條鐵軌通過圓形的立交橋,橫跨這座龐大城市的大街、運河、跑馬場的馬廄和一些院落?;疖囉械淖飞蟻?,超過去,有的在并行前進,有的分路開走。大橋下。路燈的燈光交叉重疊,相互輝映,二三層樓上的燈光與架橋上的鐵路一般高,火車站茶點部用彩燈點綴的自動機吐遞雪茄煙、糖果、蘸糖的扁桃仁。我很快就習慣于柏林生活了,漫步于街頭巷尾,在大得沒有邊兒的公園里閑逛,講德語,模仿柏林腔調(diào),呼吸著火車頭噴出的煙、瓦斯燈冒出的煙和啤酒館散發(fā)出來的煙的混雜氣味,參加瓦格納音樂演奏會。

柏林城里到處都有俄國人。作曲家列比科夫為熟人們演奏自己的《小松樹》,他把音樂分成三個時期:貝多芬以前是動物音樂,下一時期是人類音樂,在他死后將是未來音樂。

高爾基也到過柏林。我父親為他畫過肖像。畫像上突出了他的顴骨,有些棱角。安德烈耶娃①不喜歡。她說:“您沒能理解他。他是哥特式②的?!碑敃r大家說話都愛用這一類詞句。

① 瑪安德烈耶娃(1872—1953),高爾基的第二個妻子。

② 哥特式,是建筑方面的一種樣式,是歐洲十二到十五世紀的一種建筑風格。

可能是在這次旅行之后,回到莫斯科時,另一位偉大的抒情詩人進入了我的生命。那時他稍有名氣,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世界公認的德國詩人萊納馬利亞里爾克了。

1900年他到過雅斯納亞波良納,拜訪過托爾斯泰。他認識我父親。跟他通過信,有一年夏天他在克林市郊外扎維多沃村農(nóng)民詩人德羅仁①家中去做客,住了一個夏天。

在那久遠的年代,他把自己早期出版的書贈給我父親,書上寫下親切的題詞。正是我所提到的那年冬天,有兩本書,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傳到我的手中。他的詩使我目瞪口呆,如同我初次讀到勃洛克詩作時的驚訝心情一樣:語氣堅定,無所保留,不帶絲毫玩笑,語言負有直接的使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