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情況并非如此。在一段時間后,北美的英國軍隊被煽動家認為是某種象征,意在喚起殖民地關于斯圖亞特王朝統治的記憶;但即使這支軍隊在1768~1770年占據波士頓時,也沒有起到控制市民騷動的作用—由于這類干涉行動可能會觸犯英國法律,軍官們不敢輕舉妄動。甚至當內閣決定在1768年夏天派兵進駐波士頓時,軍隊在到達后,發(fā)現唯一有權征用軍隊的市政當局(馬薩諸塞市政會和治安法官)也反對他們的出現。直到革命爆發(fā)前,他們也沒有要求軍隊的支援。由于當地法庭充滿敵意,英軍在波士頓不斷遭到滋擾:這是始料未及的,而議會也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改變軍隊在殖民地的執(zhí)法背景。如果議會早點有所行動,進駐殖民地的軍隊或許能夠抑制事態(tài)的發(fā)展。事實上,在1769年2月,殖民地事務大臣希爾斯伯勒勛爵曾力勸內閣和國王對馬薩諸塞灣地區(qū)采取更嚴厲的措施,包括由國王任命殖民地議會成員,并考慮廢除馬薩諸塞憲章。喬治三世承認,希爾斯伯勒的建議也許是最后一著,“但仍應該避免采取這樣的措施,因為不管什么時候,更改憲章都是件討厭的事”。當然,這個政策曾終結了詹姆斯二世的國王生涯。馬薩諸塞的伯納德總督曾要求更改憲政,但沒有得到上院的同意。盡管有傳言稱,諾斯政府開始掌權的1770~1771年即將要出臺一項憲政改革提案,但這樣的提案并沒出現在議會上。
1763年七年戰(zhàn)爭結束之后,北美新出現的這支“常備軍”在后來被認為引發(fā)了巨大的不滿,但沒有明顯跡象表明當時的實情的確如此。這支入駐北美的常備軍不只是帝國企圖摧毀北美自由的一步棋;七年戰(zhàn)爭時期英國領土大量擴張,被征服地區(qū)需要一定的壓制才能真正服從新的統治權威,所以駐軍也是自然的戰(zhàn)略考慮。英國軍隊的分布也反映了這一點:15支部隊中將有3支駐扎在新斯科舍半島,4支在加拿大,4支在佛羅里達。只有4支部隊駐守在英國的舊有領地,而且其中大部分還被派去保衛(wèi)邊境。當時鮮有殖民地對此表示抗議也是很自然的。“嚴格來講,(七年戰(zhàn)爭)之后英國在北美駐軍并不是個會引發(fā)爭議的做法。軍隊的規(guī)模和部署很大程度上要決定于它被要求發(fā)揮什么功能?!?/p>
早先的幾十年曾偶爾有軍事評論家提出,英軍的進駐有利于確保北美的穩(wěn)定,但并沒有證據表明格林維爾政府曾考慮過提高殖民地稅收或壓制殖民地激起反抗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實際上,連殖民地的很多人,包括富蘭克林在內也沒有想過這一點。即使在殖民地反抗英國的征稅時,針對的也只是征稅原則而非軍隊。只是在后來反抗情緒開始變得激烈時,偶爾可見的英軍小分隊被看成是專制的象征。不過,這種將英軍妖魔化的傾向并不是必然會產生的,當時的情形完全可能是另一番樣子。
在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大多數地區(qū),英軍的少量存在是無可厚非的。入駐北美的英軍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即盡可能地遠離政治。軍隊不干預殖民地選舉,也不壓制殖民地議會。只有在維持社會秩序的時候,它才勉為其難地充當了警察的角色。它很少與殖民地當地居民發(fā)生沖突。我們有理由去思考這種狀況是否有可能持續(xù)下去。當然,這會讓對殖民地的壓制變得非常困難。1774年秋天,北美軍隊最高統帥蓋奇將軍曾發(fā)出了正確警告:新英格蘭的形勢已經發(fā)展成了叛亂,要維護帝國的權威必須動用軍隊,他的3 000人的軍隊是不夠的,要控制局勢,需要20 000人的軍隊支援。這個忠告顯然在倫敦很不受歡迎,因此沒有起任何作用。但是,如果英國早點向新英格蘭派出大批軍隊,沖突形勢又會如何發(fā)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