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懸念——假如不被革職……(5)

晚清背影民國臉:清末民初的那些人和事 作者:諸榮會


英人最早的一次武力挑釁發(fā)生在1839年9月4日的九龍海面,英人首先向中國水師開炮。此次英方參戰(zhàn)五艘非正規(guī)艦只,只是配有火炮的商船而已,而清軍出動了三艘戰(zhàn)船,又有岸炮支援,所以戰(zhàn)斗持續(xù)四個小時后,雙方打了個平手,各自損失都較輕微。這或許就是后世教科書上的“由于林則徐積極備戰(zhàn),曾給侵略者以迎頭痛擊”吧!

清軍的第二個“勝仗”是在1840年7月的廈門水道,然而其事實卻是這樣的:7月3日,駛入廈門南水道的英艦派翻譯駕小艇登岸送信,被清軍武力阻止,英戰(zhàn)艦則向岸上開炮,引發(fā)了一場小規(guī)模炮戰(zhàn),雙方損失都較輕微;而只要是損失輕微,上報到朝廷時就變成了一場“勝仗”。

倒是緊隨這兩次“勝利”后發(fā)生的事實是那樣的殘酷:

1839年11月3日,英軍在穿鼻洋上再次向中國水師發(fā)動進攻,關天培率領的水師迎接,但很快便被英軍擊退,死傷多人,而英軍竟無一人傷亡。

1840年7月5日,舟山海面英軍開始進攻定海,7月6日晨,定海失守。定海知縣投水自盡,總兵張朝發(fā)戰(zhàn)死。定海水師在九分鐘內覆沒,英軍所有艦船僅中彈三發(fā),無人員傷亡。

僅僅據此,我們就不難推斷,即使英國人選擇在廣東開戰(zhàn),即使林則徐不被革職,戰(zhàn)爭的結果會有所不同嗎?

然后林則徐被革職的事實,讓這一問題誰也不能一句話說清,于是便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個懸念。

或許是歷史似乎有意要強化這一懸念——由于主和派琦善與英人的談判幾近破裂,林則徐竟然又獲得了官復原職的機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