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陷入了三方勢力此起彼伏的怪圈中左右為難、力掙不脫。最后他也只好顧不得面子向朝廷打報告要求另派高明者來接替他,好在朝廷還算給他面子,很快便批準了他的報告,終于讓他離了這個是非之地,重回金陵兩江總督任上。
李鴻章果然很快就將事件平息了下來,但又讓曾國藩哭笑不得,因為李鴻章最終的處理手法幾乎就是自己當初制訂的方案,除了正法人數(shù)減少了4人外,其他都沒變。
當初與李鴻章辦事交接時,李鴻章執(zhí)弟子禮讓曾國藩授以與洋人打交道的機宜,他以一“誠”字授予李鴻章,盡管他知道李鴻章曾總結(jié)自己與洋人打交道的經(jīng)驗是一個“痞”字。然而,就因為以“誠”相待,作為“中興名將”、“曠代功臣”的曾國藩,轉(zhuǎn)瞬之間變成了“謗譏紛紛,舉國欲殺”的漢奸、賣國賊,“積年清望幾于掃地以盡矣”;而與之形成對照的是,以“痞”相耍的李鴻章,不但很快平息了“天津教案”,事實上為他這個老師又一次擦了屁股(另一次是曾國藩以欽差大臣的名義率湘軍鎮(zhèn)壓捻軍失利,最終由李鴻章率淮軍將其鎮(zhèn)壓下去),而且從此官運亨通。難道自己篤信的理學(xué)信條、修身秘訣,真的都過時了嗎?曾國藩不能不糾結(jié)!
回到金陵的曾國藩,雖然離開了那個是非之地,但整日悶悶不樂、魂不守舍。
1872年3月12日午后,曾國藩與兒子曾紀澤正在兩江總督署后花園中散步,突然曾國藩頭暈?zāi)垦?,他知道自己的老毛病又發(fā)作了,于是急忙叫兒子將自己扶回官邸休息,誰知當日晚上八時許,這位“晚清第一中興名臣”竟以端坐案前的姿態(tài)告別人世,結(jié)束了他61年大榮而又大辱、大喜而又大悲、復(fù)雜而又簡單的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