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西周時農(nóng)業(yè)已經(jīng)廣泛采用了熟荒耕作制與休閑制,也就是說,農(nóng)耕經(jīng)濟已經(jīng)成熟,而這才是中國崛起的最有價值的證據(jù)。
也就是說,真正確立封建制度是在西周時期,是以“周公制禮”為始。“周公制禮”同樣需要稍加解釋,其與《周禮》不同,《周禮》可能為后人偽造,但“周公制禮”卻是西周歷史中一個重要的時代,是中國從部落時期進入到帝國時期的標(biāo)志性時代。
周王朝在物質(zhì)文化等方面與殷商大體相同,但在社會變革和政治改革方面就出現(xiàn)了明顯變化。其主要的變化就是,“先周時期的許多部落單位的松散聯(lián)合體,如今匯成一個緊密的大帝國?!蓖鯂S說:“周人制度大異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敝苤踹€沒有確立封建制,具體是由周公制定的。周武王死去后,按照殷商兄終弟及的嗣位制度,周公本來可以登基(一說周公的確登基,但后又傳位給弟弟,即成王),但他為了確立嫡子繼承制,才讓出王位。在周公之前,諸侯與周天子之間還沒有完全確立君臣關(guān)系,其地位基本平等,周天子只相當(dāng)于盟主,而非君王。王國維說:“蓋諸侯之于天子,猶后世諸侯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周初亦然,于《牧誓》、《大誥》皆稱諸侯曰‘友邦之君’,是君臣之分亦未全定也。逮克殷踐俺,滅國數(shù)十,而新建之國……本周之臣子……由是太女子之尊,非復(fù)諸侯之長,而為諸侯之君。……蓋天子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币簿褪钦f,直至此時,中國才進入到帝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