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明朝在鄭和下西洋之后就出現了海洋政策的大轉變,從出海轉向禁海。我們總是對明帝國這一大角度的急劇轉變感到好奇,為什么帝國的海洋政策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實際上,海禁并非明帝國鄭和之后才出現,而是源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理念,明太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出身赤貧的皇帝,他想恢復一種“雞犬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簡樸的農業(yè)社會——實際上,這是一種經典的農民式的思想,一種一畝三分地式國家政策。在這種政治理念的驅使下,明太祖甚至一度連國內貿易都想要禁止,更不用說對外貿易。防御倭寇不過是實行海禁的一個很好的借口——而倭寇的出現實際上正是由于海禁,這顯然是在本末倒置。1371年(洪武四年),他頒布詔令“瀕海民不得私自出?!?強行命令東南海上的島嶼居民遷徙,而且將他們的故土夷為廢墟。
張燮在《東西洋考·卷七·餉稅考》中提到:“海濱一帶,田盡斥鹵,耕者無所望歲,只有視淵若陵,久成習慣……一旦戒嚴,不得下水,斷其生活,若輩悉健有力,勢不肯搏(縛)手困窮,于是所在連結為亂,潰裂以出。”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卷九五·福建五》中提到:“濱海民眾,生理無路,兼以饑謹薦臻,窮民往往入海從盜,嘯集亡命?!薄睹魇贰の鋫渲尽ず7榔摺分刑岬剑骸伴}人資衣食于海,驟失重利,雖士大夫家亦不便也?!薄案=ㄟ吅X毭褚院樯?,禁海絕其生路,故越禁越亂?!?/p>
從這些典籍中我們可以看出,正是海禁政策的頒布才導致明朝海盜的猖獗,之后又屢禁不止,這和明朝這項錯誤的國策是分不開的。而海禁政策極大地打擊了中國的對外貿易,嚴重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fā)展。
東南海的居民一直是以海為田,明朝政府的這一舉措,引起了人們的強大不滿。在這種背景之下,許多居民都鋌而走險,違背了海禁的政策,私自出海,慢慢地就形成了數量龐大的海盜集團。根據史書記載,他們中其實存在著許多華人海盜,甚至以其為主體,而明軍在圍剿的過程中則不分他們是中國的“刁民”還是日本的“真倭”,一律稱他們?yōu)橘量??!痘I海圖編》中提到:“今之???,動計數萬,皆托言倭奴。而其實出于日本不下數千,其余則皆中國赤子無賴者人而附之耳?!鳖櫻孜湓凇短煜驴诽岬剑骸凹尉溉勺樱量艹醴刚娜?,僅二百人,真倭十之一。余皆閩浙通番之徒……”
這仍是典型的與民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