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說,婚姻錯了,還可以選擇離婚,但孩子無論如何不能換、不能退。是的,孩子不是家庭的“產(chǎn)品”,正像學生不是學校的“產(chǎn)品”一樣,因為一旦使用了“產(chǎn)品”這個概念,就意味著應(yīng)該實行“三包”制度。
學校應(yīng)該為學生提供的是高質(zhì)量的教育和服務(wù),家庭應(yīng)該為孩子提供的是高質(zhì)量的情感氛圍和細膩理智的母愛?!稅酆⒆印返淖髡呤且粋€單親媽媽,她很好地處理了自己和孩子的爸爸的關(guān)系,并讓孩子在無法與父親經(jīng)常相處的情況下充分感受到父愛。他們母子曾過著“北漂”的生活,租房子住,北北借讀,上最普通的小學。但是,北北是幸福的,他享受到了一份堅強的、細膩的、理智的母愛,他在這份母愛的呵護之下,健康而茁壯地成長,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我一直以各種渠道申明我的一個觀點,那就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完全是兩回事。
有的教育著作中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這個觀點把學校和家長都大大地誤導了一把:一方面,學校把自己該干的事,或者沒干完的事,推給了家庭,讓家長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有的家長卻認為,我們實在太忙,我們就不做這個“延伸”了,全都“拜托”給你們學校好了,我們就不用管了?!昂⒆右鍓K錢,我都給他十塊了,還要我怎么管?”這是25年以前,我當校長時,一位家長同我講的一句話,對此我感到七分無奈、三分悲哀。我想對持有“延伸論”觀點的人問一句:“人類是先有學校,還是先有家庭?”你們先把歷史整明白了,再寫書,好不好?
一個完整的人,通常必須接受三種教育:接受家庭教育,做一個好孩子;接受學校教育,做一個好學生;接受社會教育,做一個好公民。
家庭教育是做人的基礎(chǔ)。我有一個觀點,“一個孩子,就是家長的名片”。你看一個孩子在公眾場合干了討人厭的事兒,周圍的人會說:“這孩子怎么這么沒有家教?”絕對沒有指責班主任的,更沒有去指責思想品德課老師的。
什么是家庭教育?那就是以血緣和親情為紐帶的,在日常家庭生活和學習當中,以學會如何做人為主要內(nèi)容的,以潛移默化和榜樣引領(lǐng)為主要方式的一種有意識、無意識及潛意識的教育。它不同于學校那種有課程、有教學計劃的教育。家庭教育中,可以說天天無大事,但事事有教育,教育的機會可能是隨機出現(xiàn)的,就看父母有沒有足夠的教育意識、智慧和能力去把握它和運用它?!稅酆⒆印芬粫淖髡咦龅煤芎?,她發(fā)掘了北北的同情心、好奇心、善良心,培養(yǎng)了他的勤勞、自立、抗挫折的能力,建立了他的責任意識、規(guī)則意識、環(huán)保意識,形成了他誠實、友善、幽默的良好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