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1康有為來了,快跑(2)

歷史不是哈哈鏡:真假袁世凱辨別 作者:端木賜香


事實上自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國門被打開之后,中國的思想界就一直暗流涌動。只不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的堅冰亙古久遠,思想界始終無法產(chǎn)生余英時先生所謂的“哲學(xué)的突破”。這方面,我覺得林則徐最有代表性,值得解剖一下。正如蔣廷黼先生所言:“中國士大夫階級(知識階級和官僚階級)最缺乏獨立的、大無畏的精神。無論在哪個時代,總有少數(shù)人看事較遠較清,但是他們怕清議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則徐就是個好例子?!彼^的默而不言,就是既不給最高執(zhí)政者訴說,也不在社會的公開層面上訴說,僅僅限于朋友之間的竊竊私語。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林則徐被貶后,在“效力贖罪”的祥符河工工地上,致友人戴絅孫的信中說:“逆船倏南倏北,來去自如,我則枝枝節(jié)節(jié)而防之,瀕海大小口門不啻累萬,防之可勝防乎?果能亟籌船炮,速募水軍,得敢死之士而用之,彼北亦北,彼南亦南,其費雖若甚煩,實比陸路分屯、遠途征調(diào)所省為多。若誓不與之水上交鋒,是彼進可戰(zhàn),而退并不必守,誠有得無失者矣。譬如兩人對弈,讓人行兩步,而我只行一步,其勝負尚待問乎?”說完后囑對方“勿為異人道也”。一年后,在致另一友人吳嘉賓的信中,林則徐再次談到中西的差距,說對方“目無中華”,“所向無不披靡”,而我則“千瘡百孔”,無處“可以解嚴”。說完后囑付對方:“惟祈密之,切勿為外人道也?!蓖辏百H謫之地伊犁的途中,在蘭州致書姚春、王柏心,第三次談到中西差距:“彼之大炮遠及十里內(nèi)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內(nèi)地之放排槍,連聲不斷。我放一炮后,須輾轉(zhuǎn)移時,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無他深巧耳。不此之務(wù),既遠調(diào)百萬貔貅,恐只供臨敵之一哄。況逆船朝南暮北,惟水軍始能尾追,岸兵能頃刻移動否?蓋內(nèi)地將弁兵丁,雖不乏久歷戎行之人,而皆覿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見面而接仗者,未之前聞,故所謀往往相左。徐嘗謂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膽壯心齊是矣。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講,真令岳、韓束手,奈何奈何!”說完后交待:“兩位先生非親軍旅者”,我“亦正為局外人,乃不妨言之,幸勿以示他人,禱切,禱切”。

林則徐的這種作為,很讓蔣廷黼先生看不上,嚴厲批評曰:

難怪他后來雖又做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他總不肯公開提倡改革。他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他讓國家日趨衰弱,而不肯犧牲自己的名譽去與時人奮斗。林文忠無疑的是中國舊文化最好的產(chǎn)品。他尚以為自己的名譽比國事重要,別人更不必說了。士大夫階級既不服輸,他們當(dāng)然不主張改革。

主張撫夷的琦善、耆英諸人雖把中外強弱的懸殊看清楚了,而且公開的宣傳了,但是士大夫階級不信他們。而且他們無自信心,對民族亦無信心,只聽其自然,不圖振作,不圖改革。我們不責(zé)備他們,因為他們是不足責(zé)的。

蔣廷黼先生不知道,中國的士大夫,不管是知識分子還是官員,從古至今,是不能公開言說外國制度與文化是超過中國的。否則就有被罵成漢奸的危險,比如琦善和耆英。當(dāng)然他更不知道,就連他自己,都會因為這種批評而影響自己的清名,被牟安世先生罵作是“拾人牙慧”的“中國買辦學(xué)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