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1)

卡爾-威特教育全書 作者:(德)老卡爾·威特


人們一般都錯誤地認為孩子小時候只知道玩耍,所以都不重視小孩子的教育。其實,從兩三歲起,小孩子的理性思維就開始發(fā)育了。生活中,小孩子經(jīng)常向大人們問問題就是最為明顯的特征。這些問題千奇百怪,各種各樣,這是小孩子開始思考世界的萌芽。有些父母對孩子的問題很不耐煩,也不認真地回答他們的提問,大多都是隨隨便便地敷衍過去,并不給予細心的解釋;或者是權(quán)威武斷地命令孩子,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做法都是錯誤的。這不僅錯過了孩子接受知識的良好時機,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做法壓抑了孩子理性精神的萌芽。在這一點上,身為人父人母的我們要時刻反省自己,保持和孩子平等的溝通和交流。

我的一位表兄的孩子經(jīng)常纏著父親問這問那的,作為父親的他并沒有把孩子的奇思異想放在眼里,總是隨便說點什么應(yīng)付他。面對一些孩子提出的疑問時,他總是說:“你問這么多干什么?快去玩你的吧,別來煩我。”

有一次,孩子問他:“爸爸,為什么太陽和月亮都是從東邊升起而從西邊落下去呢?”父親說:“問這個干什么?它們本來就是這樣的?!焙⒆佑謫?,他就不耐煩了,對孩子吼道:“沒有什么原因,它們就是那樣的。你沒事管這么多做什么?”孩子很想知道這背后的原因,可是父親的態(tài)度讓他再也不敢問了。從此以后,這個孩子不再向父親問問題了,只是常常獨自一人坐在椅子上發(fā)呆。

生活中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其實是很悲哀的。

如果,我們的教育是一種催眠術(shù)式的教育,它給孩子們實施所謂消極的幻覺暗示,讓他們對事物都熟視無睹,那將多么可怕。所以,我們的教育要避免使孩子陷入到這種消極的幻覺狀態(tài)中。

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啟迪他的智慧,使他能夠?qū)ι磉吅蜕鐣习l(fā)生的事情保持敏銳的觀察和洞悉,從而明辨事理,判斷善惡,分析好壞。人類的未來理想,絕不是像亞當和夏娃那樣,僅僅滿足于伊甸園的幸福生活,卻不知道自己裸露著身體。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重視孩子最初對世界的探索,積極回應(yīng)他們的每一個問題。同時,父母還應(yīng)該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不能以權(quán)威來壓抑孩子的天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