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高中時代的社交與學習生活(2)

社會動物 作者:(美)戴維·布魯克斯


穆扎費爾·謝里夫(Muzafer Sherif)于1954年主持了一項著名的社會科學實驗。他召集了22名來自俄克拉何馬州的小學男生,把他們帶到強盜洞國家公園的露營地。他將這些11歲男孩分成兩組,孩子們分別給自己起名為響尾蛇組和鷹組。一周的隔離之后,研究小組在兩組間安排了一系列競賽游戲。麻煩立即出現(xiàn)了。響尾蛇組將他們的旗插在“他們的”棒球場守場員的位置上,鷹組撕碎并燒毀了它。

比賽成了爭斗的導火索。響尾蛇組突襲了鷹組的小木屋,破壞了他們的財產,偷走了一些衣物。鷹組拿著棍棒突襲了響尾蛇組的駐地。當他們返回時,他們?yōu)椴豢杀苊獾姆磽糇骱昧藴蕚洹K麄儗⑹^放進短襪,這樣可以給敵人以迎頭痛擊。

兩個組形成了彼此對立的文化。響尾蛇組說臟話,鷹組禁止說臟話。響尾蛇組行為粗俗,鷹組組織了祈禱活動。這一實驗的結論后來又為許多別的實驗所驗證:人們具有組成團隊的傾向,即使是以最為獨斷專橫的特征為基礎,而當多個團隊彼此臨近時,沖突就會發(fā)生。

在哈羅德的高中,沒有人把石頭放在短襪里。在那里,生活的主要斗爭形式是贏得贊譽。學生們不可避免地分裂為各種派系,每個派系都有自己潛在的行為模式。流言被用來告訴派系中的每個人應當如何表現(xiàn),也被用來羞辱違背規(guī)則的人。流言是團隊建立社會準則的方式。傳播流言的人通過證明他對準則的超然理解獲得地位和權力,傾聽的人則接收到關于可以怎么做、不可以怎么做的有價值的信息。

最初,哈羅德主要在乎的是如何成為他這一派系中的優(yōu)秀成員。社交生活對他旺盛的精力來說很有吸引力,害怕被拒絕是他主要的焦慮來源,理解經常變化的派系規(guī)則是他所面臨的最大認知挑戰(zhàn)。

如果被迫將一整天時間耗費在餐廳和走廊那種高強度的社交活動中,學生們將會筋疲力盡。幸運的是,校方安排了休息時間,也就是上課時間。在此期間,學生們能讓大腦得到休息,從社交壓力中抽身喘口氣。雖然大人們表面上似乎無法理解這一點,但學生們正確地了解到,社交活動是他們高中階段在道德方面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在智力上要求最高的事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