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宣武門的舊城樓,早已不存在。當年,在一二·一六的示威中,就在這座緊閉的宣武門城樓上,斯諾夫婦用照相機,拍下了美國人無法理解的這段歷史--一部分中國人反對外族侵略,另一部分中國人卻來鎮(zhèn)壓--在游行中,北大校旗,先后換了五面,但屢次被警察撕毀。學生們一次次跑進布店,買來白布,再次寫上“北京大學”。
有一部分學生,從前門沖了出去,列隊走進天橋廣場。黃敬站在這輛電車上,向涌動的人潮發(fā)表演講,帶領(lǐng)大家,高呼“反對成立冀察委員會”和“武裝保衛(wèi)華北”。
實際上,一二·一六大游行,比一二·九學潮更成功。如果說,在一二·九學潮中,北大學生多是觀望,那一二·一六大游行,已經(jīng)沒有北大學生能無動于衷。這次蔚為壯觀的大學潮,迫使“冀察政務(wù)委員會”不得不延期成立。
袁寶華回憶說,他在北大地質(zhì)系讀書時,宿舍里只住兩個人,兩個人在一二·九學潮之前,沒說過一句話,但一二·九學潮改寫了北大學生的精神生活,學生們又開始在群體議事中,探討國家的命運。
不久后,北大學生得知,紅軍經(jīng)過長征,落腳陜北。但此時的北大學生不知道,不久之后,他們也將有一次“長征”路線,恰好和紅軍相反,是南下昆明。
1937年七七事變,日軍突襲盧溝橋,促發(fā)中日全面戰(zhàn)爭。很快,華北陷落了。國民政府下令,清華、北大、南開,南遷長沙,合組“長沙臨時大學”。
11月1日,“長沙臨大”開學。緊接著,首都南京淪陷,武漢告急,長沙戰(zhàn)事也越來越吃緊。湖南省主席張治中中將,要求臨大師生參軍,化為抗日武裝力量。蔣介石反對,下令臨大繼續(xù)南遷,為未來保存知識力量。
1938年2月19日,臨大師生自長沙啟程,跋涉兩個多月,先后抵達昆明大后方。
在整個日據(jù)時期,北大只有文學院院長周作人留守,一直在北京執(zh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