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把我哥的兒子蔡思捷帶去了喜禾平時訓(xùn)練的機構(gòu)。
一進機構(gòu)大門,敏感的家長立即發(fā)現(xiàn)了他的不尋常之處,一個家長過來問我:“這孩子是你——?”我說:“我哥的孩子?!苯又麊枺骸八遣皇恰??”我知道他想問什么——是不是也是自閉癥?我沒直接回答,我說:“你說呢?”他就不好意思了,一會兒又跟我說,看得出來還很激動,“知道嗎?他剛才看我了?!?/p>
他所謂的“看”,不是長時間的互相打量,就是兩人目光碰巧撞上了,沒有怨恨沒有欣喜沒有偏見也沒有同情,看不出來多友好但也絕無敵意最多算是好奇,很普通的一次對視,時間不會超過三秒。但是,這已經(jīng)難能可貴了。院子里的孩子大大小小十幾個,蔡思捷是唯一一個主動跟人有目光交流的。
那個家長又在跟另幾個家長說著什么,雖然聽不清他們說的話,但主題一定是蔡思捷。
在這群孩子中,蔡思捷顯得是那么的卓爾不群,他不經(jīng)意的一個行為,都散發(fā)著耀眼的光芒,比方:他把糖紙扔進了垃圾桶。
掌握這個動作其實不難,如果訓(xùn)練得當(dāng)。我兒子訓(xùn)練了三個月后,也能把香蕉皮扔進垃圾桶。
“喜禾,吃完香蕉,香蕉皮怎么處理?”
“對,香蕉皮要扔進垃圾桶……垃圾桶在哪里???”
“對,垃圾桶在廚房,走,爸爸帶你去廚房?!?/p>
“這是什么?對,這就是垃圾桶……接下來干什么呢?”
“撿起來,香蕉皮能隨便扔嗎……看,這才是垃圾桶,好的,我們把蓋子打開?!?/p>
“蓋子打開了,接下來我們該怎么做?”
“誰讓你撿垃圾桶里的東西吃了,快給我扔了!……好,蓋子打開了,接著,我們把香蕉皮扔進去?!?/p>
“松手啊,還拿著香蕉皮干什么……松手,對,很好,把香蕉皮扔進去。”
“沒關(guān)系,撿起來,這次我們對準(zhǔn)了再扔。”
“扔進去了,喜禾,你真棒!把手給我——”
“手舉著,不舉起來怎么擊掌……舉好了……”
“怎么又放下了,舉著啊,別動……擊掌——歐耶!”
……
這就是把香蕉皮扔進垃圾桶的分解動作。院子里這群孩子,大多數(shù)都有過類似的訓(xùn)練,熟練掌握者幾何?
蔡思捷蕩秋千時,又一個家長走到他身旁。
“你叫什么名字?小朋友?!奔议L問。
“叔叔,你推我一下?!辈趟冀菡f。
如果蔡思捷回答他叫什么,就足夠令這個家長心滿意足,沒想到還有意外驚喜。家長激動得有點慌亂,猛推了一把。
“我會掉下來的,你慢點。”蔡思捷害怕了。
沒想到他還會這么說,蔡思捷再次給了這個家長一個大驚喜。
雖然,蔡思捷最后還是沒有回答他叫什么,但是他所給的,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這個家長的期待。很快,更多家長聞風(fēng)而至。
“你叫什么名字?”
“蔡思捷?!?/p>
“你幾歲了?”
“我今年五歲。”
“你家是哪里的???”
……
蔡思捷輪番回答著家長,像極了國臺辦的人答記者提問。如果說有不同,那就是家長的問題遠沒有記者的刁難,問來問去無非三個:一、你叫什么名字?二、你幾歲了?三、你是哪里人?……倒不是說家長沒有開發(fā)新問題的智慧,他們只是沒有提出新問題的欲望——這三個問題夠讓他們心滿意足了。
剛開始,無論誰問,蔡思捷都老實回答,后來發(fā)現(xiàn)問來問去都是這么幾個問題,愚蠢到家,他就有點不高興了。有一個家長過來問:
“你幾歲了?”
蔡思捷瞪著家長看了很久——他已經(jīng)厭煩了這個問題,但還是回答了:
“拜托,我五歲啦!”
——看,他還會通過提高聲調(diào)、延時來表示不滿、厭煩、憤慨,家長滿意而去。剛打發(fā)走這個家長,又來了一個——這個家長其實已經(jīng)問過一次了。家長問:
“小朋友,你幾歲了?”
這次徹底把他惹惱了,他憤怒地說:
“剛才告訴過你了,我不說了?!?/p>
這個回答有兩個神奇之處,一、他知道生氣;二、他知道分階段地分別用提高聲調(diào)和反問來表示生氣……這不是投家長所好,刺激他們來問嗎?
面對洶涌如浪潮般的家長,蔡思捷干脆選擇了無視和沉默——也許,現(xiàn)在他知道為什么這些家長會生出那樣的孩子了,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怎么樣,就一個“你幾歲”的小問題都要問好幾遍。但家長心滿意足,而且,他們在蔡思捷身上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原來他是會不耐煩的;
——原來他不耐煩時會通過提高聲調(diào)來表達;
——原來他發(fā)現(xiàn)提高聲調(diào)不起作用時他會直接表示抗議;
——原來他發(fā)現(xiàn)直接表示抗議無效后,他會選擇無視和沉默。
……
而我們的孩子直接就到了無視和沉默這一階段,沒有一點過渡和鋪墊,這就是他們和普通孩子的區(qū)別。
有些過程是不能省略的。我媽以前總教育我,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不能走都沒學(xué)會就開始跑了。哪天我該抽空把這些話跟我兒子好好說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