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xiàn)在仍然學習魏書生,當然,同時還學老一輩的于漪、錢夢龍,學同齡人程紅兵、高萬祥,學比我年輕的許多后起之秀,但我不會再把他們的具體做法當成“葫蘆”來“畫瓢”了,而是通過他們的教學方法而感受他們的靈魂,從他們的思想中采汲取料滋潤我的思想,以形成我的教育個性。因為我越來越感覺到:教育個性當然不僅僅體現(xiàn)于思想,但沒有思想絕對就沒有個性。
我對“民主課堂”的理解
我一向不贊同給教育貼標簽,包括給課堂貼標簽。但是,為了表述方便簡潔,這里把體現(xiàn)民主教育理念的課堂,臨時稱作“民主課堂”。
我知道,“民主”是一個很時髦的話題,“民主”的概念甚至已經泛濫成災,而且“民主”這個詞的含義太豐富也太模糊了。所以,要談論這個話題,首先要明確,我是在什么意義上使用“民主”這個概念的。
說到“民主”,我們都知道這首先是一種政治制度,通俗地說,是一種管理國家的方式。作為一種政治制度(或者說政府形式),民主的核心程序是通過人民的選舉(直接選舉或間接選舉)產生領導人;同時,人民能夠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參與國家的決策。而這正是民主制度與專制制度的根本對立之處。
但“民主”的含義,顯然還不止于此。從不同的角度,人們還可以對民主內涵有多種理解。比如,民主又是一種機制,這意味著權力的互相制約;民主又是一種原則,所謂“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另外,民主還被理解為一種工作作風,其表現(xiàn)是“讓群眾說話”“廣泛聽取不同意見”,等等。
更重要的是,民主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我認為,這是對民主更為深刻的理解。將民主看做一種個人的生活方式,即認為民主不只是一種形式或者說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內在的修養(yǎng)。這種內在的修養(yǎng)體現(xiàn)于日常生活和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相信人性的潛能;相信每個人不分種族、膚色、性別、家庭背景、經濟水平,其天性中都蘊含著發(fā)展的無限可能性;相信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人與人之間是能夠和睦相處,能夠真誠合作的。
我越來越確信,民主的實質是對人的尊重。對此,阿克頓說得非常簡明:民主的實質,就是“像尊重自己的權利一樣尊重他人的權利”(見阿克頓《自由與權力》第373頁,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愛因斯坦如是說:“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讓每一個人都作為個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讓任何人成為崇拜的偶像。”(見《愛因斯坦語錄》第119頁,杭州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這里,愛因斯坦將民主與平等聯(lián)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