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輯(5)

我的教學筆記:李鎮(zhèn)西30年課堂教學精華 作者:李鎮(zhèn)西


民主的生活方式,意味著自由、平等、多元、寬容、妥協、協商、和平等觀念浸透于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體現于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

民主的生活方式,還意味著“尊重”與“遵守”:對每一個人的尊重,并彼此尊重;對經由大多數人認同的制度、規(guī)則、紀律的遵守,對公共秩序和公共規(guī)則的遵守。尊重,是指對精神而言,尊重每一個人的人格尊嚴、思想自由、精神個性、參與欲望、創(chuàng)造能力等等。遵守,是指對行為而言,大到一個社會,小到一個團隊,規(guī)則是和諧有序的保證,某些時候克服個人的欲望而服從大家都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正體現了民主社會的重要特征之一。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自我中心,不是民主。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生活方式的民主和作為政治制度的民主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民主的政治制度需要社會土壤,這“土壤”便是民主的生活方式;同樣,民主的生活方式需要制度保障,這個保障制度便是民主的政治制度。

民主的政治制度與民主的生活方式之間的關系,實質上是政治體制與國民素質的關系,所謂“有幾流的人民就有幾流的政府”。沒有民主的道德基礎,所謂民主制度不過是空中樓閣而已。

我所說的包括“民主課堂”在內的“民主教育”,是在生活方式這個意義上使用“民主”這個概念的。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民主教育的使命,就是培養(yǎng)具有民主生活方式的公民。

但是,這里的所謂“培養(yǎng)具有民主生活方式的公民”絕不能僅僅是一句動聽且鼓舞人心的口號,而必須落實于教育行動。換句話說,民主教育的理念必須要有明確的載體。

這個載體,可以是學校的各種德育途徑和形式,但我更看重課堂教學。不是說德育途徑不重要,而是因為一個簡單的道理:師生在學校度過的最多的時間是在課堂,如果離開了這個主陣地,單純通過主題班會等德育形式對學生進行民主品質和民主能力的培養(yǎng),是難以奏效的。

說到課堂,我還想談談對課堂功能的理解。過去我們很多人往往把課堂功能僅僅理解為傳授知識,后來又增加了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這樣的理解始終沒有把課堂和學生的精神成長相聯系。我認為,課堂教學既應該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更應該將人類文明的精神成果注入孩子們需要滋養(yǎng)的心靈:善良、正義、忠誠、氣節(jié)、民主、自由、平等、博愛、寬容、人權、公正……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這里所說的“注入”絕不是脫離教學內容進行生拉活扯的強加或牽強附會的聯系,而應該自然而然地融匯在教學過程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