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歐美的狂飆突進 帝國主義時代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世界是帝國主義的世界,歐美列強以強大的軍隊、發(fā)達的工業(yè)、豐厚的資本橫行全球,世界因此而成為一個整體。
英國是最早崛起走上對外擴張道路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一。早在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之前,英國都鐸王朝的專制君主伊麗莎白一世就極力支持對外擴張,挑戰(zhàn)當時的殖民霸主西班牙的權威。1688年“光榮革命”以后,資本主義在英國得到了大發(fā)展,羽翼豐滿的英國資產階級開始在全世界爭奪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到維多利亞女王統(tǒng)治時期(1819 1901),英國進入了最強盛的時代。1840年,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迫使遠東最強大的清帝國簽訂了城下之盟。1858年,英國鎮(zhèn)壓了印度民族大起義,維多利亞女王正式加冕為“印度女皇”,印度完全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最強大的時期,殖民地遍布全球每一條經線,大英帝國的土地上因此24小時都有太陽照耀,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是名副其實的“殖民帝國主義”國家。
法國在拿破侖戰(zhàn)爭后,又經過數次資產階級革命,到第二共和國時期(1848 1852),資本主義制度已經完全確立。法國也開始了對外擴張,特別是拿破侖三世統(tǒng)治時期,法國血腥征服阿爾及利亞,又入侵墨西哥,伙同英國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并伸向印度支那。法國人尤其擅長銀行業(yè),其資本輸出大部分是借貸資本,并且主要集中在歐洲。到20世紀初,法國的借貸資本已經達到國民收入的4.5%,成為高利貸帝國主義的典型代表。
德國在1871年普法戰(zhàn)爭以后完成了統(tǒng)一,統(tǒng)一后的德國迅速走上了擴張道路。作為德國統(tǒng)一支柱的普魯士容克軍事貴族個個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上臺后,將前首相俾斯麥專注歐洲的“大陸政策”轉變?yōu)椤笆澜缯摺?,宣稱要與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爭奪陽光下的地盤”。德國在1897年出兵中國,強占膠州灣,跨出了“重分世界”的第一步,接著又把罪惡之手伸向非洲。
美國也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以后,資本主義掃清了發(fā)展障礙,加上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蓬勃發(fā)展,地大物博的美國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資源優(yōu)勢,進入了一個大發(fā)展時期。到1900年,美國的經濟已經躍居世界第一。同時,以洛克菲勒財團為代表的托拉斯迅速控制了美國的經濟命脈,社會財富也迅速集中到托拉斯手中。
俄國是歐洲大陸上一個相對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在1853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農奴制的俄國慘敗給了先進的英國、法國,直接促成了1861年的俄國農奴制改革。經過改革以后的沙皇俄國繼續(xù)走擴張的道路。俄國的擴張方向主要在周邊地區(qū),東面通過西伯利亞向遠東、中國東北和朝鮮擴張,西面則試圖經過中亞南下波斯,并對土耳其虎視眈眈。
日本則是在19世紀由一個落后封建國家新崛起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在明治政府建立以后,日本以文明開化和富國強兵為宗旨,推行維新。到1897年,日本完成了與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條約改正”,徹底擺脫了不平等條約的束縛。1894 1895年,日本發(fā)動了甲午戰(zhàn)爭,擊敗近在咫尺看似強大的清帝國。隨后在1905年的日俄戰(zhàn)爭中,日本一舉擊敗了歐洲強國俄國,終于獲得了強國的地位。
隨著帝國主義時代的到來,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這些矛盾主要集中在已經獲取大批殖民地的老牌殖民國家和新近崛起的美國、德國、日本等新興列強之間。因為資本主義世界發(fā)展的不平衡,美、德兩國的工業(yè)已經超越了英、法分別占世界第一、二位,他們迫切需要在殖民地、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方面與已經瓜分完世界的英、法等老殖民國家一爭高下。
美國是首先起來向老牌殖民國家挑戰(zhàn)的“新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