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jié) 袁世凱時代(5)

紅色覺醒:從鴉片戰(zhàn)爭到南湖紅船 作者:陳杰


《二十一條》的簽訂引起了國內(nèi)群眾、學生和海外華僑的強烈憤慨,從而爆發(fā)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反日愛國運動。袁世凱在這樣的局勢下,卻利令智昏,仍然做著他的皇帝夢。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一番曖昧不明的話也讓袁世凱有了一定信心,大隈重信表示如果中國與日本采用同一政體,必將增進中日聯(lián)系云云。袁世凱把這些話當做是日本支持他恢復帝制的信《二十一條》文本號。1915年8月,擔任北京政府憲法顧問的美國人古諾德發(fā)表了一篇《共和與君主論》,聲稱中國“大多數(shù)人民智識不甚高尚”,所以“中國如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為宜”。袁世凱一伙人就抓住這個機會大做文章,宣揚復辟帝制。在袁世凱的指使下,由楊度、嚴復、劉師培、孫毓筠、李燮和、胡瑛等六人組織了一個“籌安會”,打著“學理討論”的牌子鼓吹帝制,組織各省代表入京討論“國體問題”,聲稱各省一律“主張君主立憲”,為袁世凱稱帝創(chuàng)造輿論環(huán)境。同時,袁世凱的親信還糾集一群流氓地痞,組織了一批五花八門的請愿團,到參政院遞請愿書。

聲勢已經(jīng)造足,接下來的戲碼就顯得更為胡鬧。袁世凱指使梁士詒、楊度等親信將這些七拼八湊的請愿團糾集起來弄成“全國請愿聯(lián)合會”要求召開國民會議討論“國體問題”。10月,參政院在請愿聯(lián)合會的鼓噪下,決定召開一次“國民代表大會”來決定國體。12月,用“銀彈”收買或者“子彈”威脅選舉出的一批“國民代表”新鮮出爐。袁世凱也顧不得“吃相難看”,立刻把這些“國民代表”糾集到北京舉行國體總投票,所有1993名“國民代表”全部投票擁護復辟君主制,并一致通過“恭戴今大總統(tǒng)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參政院當天就上書“勸進”。

戲演到這里,袁世凱終于感覺有點“過火”了,他假惺惺地退回“勸進書”。參政院以一百二十萬分的“誠意”和前所未有的“效率”在當天又擬了一份兩千多字的勸進書。次日,袁世凱終于宣布接受帝制。12月31日,袁世凱宣布改下一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并準備在元旦登基稱帝。

至此,這場洪憲帝制的鬧劇演到了高潮部分。袁世凱在登上自己“人生的頂峰”后,他的統(tǒng)治壽命也走到了盡頭。

三、打倒袁世凱 護國運動

復辟是倒行逆施,在民國建立以后,民主共和的觀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袁世凱的稱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他人生的一次大賭博,不過這次拼上所有籌碼的賭博卻讓他輸?shù)袅艘惠呑印?/p>

孫中山在二次革命失敗以后逃亡日本。他總結(jié)了“二次革命”失敗的教訓,認為“二次革命”最致命的失誤就在于國民黨組織的渙散,各地的國民黨人各自為政,在宣布各省獨立以后互不配合,被袁世凱各個擊破。孫中山由此認為,必須組建一個有紀律有組織的革命黨。1913年9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籌組中華革命黨,并于1914年7月8日舉行成立大會。中華革命黨“以實行民權(quán)、民生兩主義為宗旨”,反對袁世凱的獨裁專制統(tǒng)治,以共圖三次革命,建設(shè)完全的民主政府。但孫中山在籌黨時,片面強調(diào)黨的集中和統(tǒng)一,所以就把會黨的一些落后方式帶了進來,規(guī)定入黨的人都必須按手印,宣誓絕對服從領(lǐng)袖孫中山一人;同時,黨員分為“首義”、“協(xié)助”、“普通”三等,每一等級享受不同的待遇。這種會黨式的組織形式引起了許多同盟會老會員的不滿,包括黃興在內(nèi)的一批國民黨中堅人物拒絕加入中華革命黨。

中華革命黨成立以后,就開始推動反袁運動。孫中山派出胡漢民等人前往南洋籌款,并派人回國籌備武裝起義。在袁世凱稱帝后,陳其美和蔣介石等中華革命黨人在上海刺殺袁世凱的心腹鄭汝成,并策動海軍肇和艦起義,但因為敵我力量懸殊,加上各部的聯(lián)絡(luò)不暢,行動不一,慘遭失敗。不過,肇和艦起義在全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大大振奮了反袁革命派的士氣。另一方面,部分未加入中華革命黨的在日國民黨人也于1914年8月在東京成立歐事研究會,在袁世凱稱帝后,歐事研究會也加快了反袁運動的步伐。李烈鈞等人前往西南,聯(lián)絡(luò)云南都督唐繼堯等人,籌備反袁武裝起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