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N連跳背后的心理機制(1)

薛涌看中國 作者:薛涌


為什么那么多的富士康職工會選擇自殺?回答這個問題顯然為時過早。

《中國經營報》記者曾試圖通過各種渠道對富士康進行“穿刺檢查”,但遇到巨大的困難。嚴密的保安體系,強大的律師團隊,專業(yè)的媒介公關部門……富士康無愧為一座風雨不透的“紫禁城”。從警方所公開的極少量信息來看,所謂的“跳樓真相”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疑點,對目擊者調查,以及死者尸檢報告等細節(jié)的公開極少。特別是馬向前之死,至今不明不白,其父母仍在喊冤。

然而,在這么多死者中,許多人肯定是自殺的。這么多人在這么密集的時空中自殺,當然需要有所解釋。雖然富士康是座“紫禁城”,但事情鬧到這種地步,從媒體上也不難找出一些蛛絲馬跡。我們如果用現代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對之認真分析,也應該能夠窺探出其中的奧秘。

首先,我們要看看富士康作為一個企業(yè)的哲學。郭臺銘稱自己的集團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

他把人才,也就是自己的職工看成是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當那么多職工自殺后,富士康居然一度強迫職工簽署生死協議,也就是用契約的形式把自己的責任撇清。后來雖然迫于輿論壓力而撤銷,但郭臺銘仍口口聲聲說有些人自殺是要為了拿公司的幾十萬元撫恤金,于是停發(fā)撫恤金。

他冷血地公布了一名自殺員工寫給父母的遺書:“現在我從富士康跳下去,你們不用傷心,因為富士康多少會賠點錢?!比缓笠门_灣自殺防治協會對此作出的項目報告稱,自殺的12位員工中,有3位有精神障礙,跟工作環(huán)境和壓力無關,且12位中有6位集中于5月,這可能就是媒體傳播后的“維特效應”,讓集團措手不及。而經過公司的努力和他本人親自坐鎮(zhèn)深圳后,已挽救“幾十個”員工的生命。“自己是背了12個十字架”,但公司本身并沒有責任,“我們準備要把宿舍還給社會,讓政府去接管運作。把企業(yè)擔負的社會責任,還給當地的政府”。

我們不禁要問,一個職工的遺書,怎么能說明所有職工的自殺動機?就算那位職工是為了撫恤金而自殺,這難道不說明富士康給職工的錢實在無法使之生存嗎?世界上的自殺者中確實有許多有精神障礙,但大多數精神障礙患者并沒有自殺。一個人如果患有精神障礙,還到富士康超時工作,并頻頻挨打挨罵,當然自殺的可能會大得多。這如何與富士康沒有關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