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能力,明確告訴孩子,學習任務是比較繁重的,但得先把作業(yè)做完了,才可以盡情玩耍。否則,作業(yè)老做不完,玩也玩不痛快。家長要保證讓孩子嘗到做完作業(yè)就能玩耍的甜頭,我們從不給孩子追加其他作業(yè)。別的孩子邀他出去玩時,他能克制住自己學習完再玩。
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自己制定時間表的習慣,每天什么時候讀書,什么時候休息,科學分配,這樣的勞逸結合不僅能緩解學習的壓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學習效率。
在學習上,我們主要是培養(yǎng)他養(yǎng)成一種自主學習的習慣,讓他自己制訂學習計劃,獨立完成練習、作業(yè)。我從不檢查他的作業(yè),所做的也只是關注他的學習進度。在他上小學和初中時,我的輔導方式是引導性的,給他提供一種思路,而不是答案。
在高中階段,石家莊二中為他們接受能力快的同學因材施教,高中課程進度加快,利用自習和寒暑假期為他們輔導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等大學課程,經過篩選和層層選拔最終確定競賽的主攻科目。在通過了學校、市級、省級等選拔,楊桐代表河北省參加全國競賽,這一階段高中老師認為已經輔導不了他們,完全要靠學生自學。孩子憑著自信、自覺,自學完了大學階段的所有化學和數學課程,尤其是最后沖刺階段,孩子視時間如生命,分秒必爭,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啃下了一本本厚厚的大學書籍和自我測試了一張張競賽題答卷,還要擠出時間去實驗室動手做各種化學實驗,他的帶教老師賈永山都感嘆佩服他的毅力和自學能力。這一階段我們家長為節(jié)省他的時間也只是幫他下載和收集了一些學習資料和學習方法。
(三)保護自信心、培養(yǎng)進取心、責任心和競爭意識
在學習上,我們從不對孩子說“你真笨”。即使他偶爾沒考好,我們也會鼓勵他,并幫他分析原因。我們給孩子的“政策”是:只要不放棄希望和努力,任何失敗都是可以接受的。我們也從不“陪孩子攻書”,大人陪慣了,他自己就沒了主動精神,沒了責任感,也沒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家長不要管得太多、太細,切忌嘮叨、數落,也不要關心他的具體學習分數,但觀察他的學習狀態(tài)很重要。
要想把孩子培養(yǎng)好,家長首先自身要做好。家長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身教重于言傳,家長要有自己的事業(yè)工作,我們從不在家玩麻將、打撲克、看電視等,大家都在學習。整個家庭氣氛是積極向上的氛圍,孩子就會有進取心。
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敢于迎接挑戰(zhàn)的精神,學習上我常鼓勵兒子說“你太棒了,真聰明,這么難的數學題你都能答對,媽媽好佩服你啊”,他一聽就很高興,而且還調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楊桐非常喜歡鉆研難題,每當解出一道難題,他會非??鞓?,而且愿意分享給其他同學。
(四)學習勢頭是關鍵
一旦孩子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競爭意識,家長就不要太在乎分數和排名了,那已經是他自己會操心的事了。如果在一兩分上去較真,會讓孩子反感,挫傷他的學習積極性。你需要做的,就是給他“捧起”,好學生多半是“捧”出來的。
另外,家長必須知道自己子女的性格和特點,多觀察和了解孩子,這樣才能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有特長,家長應揚長避短,善于挖掘孩子的優(yōu)勢,進行有意識的培養(yǎng)。我認為家長要熟悉或擅長孩子特長的相關內容,引領并鼓勵孩子一道堅持學習下去。
(五)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楊桐從小學到高中,各科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不偏科,老師都對他寄予厚望希望考第一,當感到孩子有壓力時,在鼓勵他壓力變動力的同時,作為家長就給他降低標準。只有讓孩子在一個寬松良好的環(huán)境中學習,他才能真正快樂地學習。我們從沒有要求他成績要多么得好,只要他盡力了就行,不要求名次。如果成績不理想,我們也只是給他好好分析,找出問題的所在,再一起出點子解決,并不多加責備,不讓他有失落感。
三、青春逆反期教育
第一個時期要讓孩子有個高智商,第二個時期要讓孩子有個好習慣,到了第三個時期,我認為青春逆反期的教育也非常關鍵,為此在這一階段我特意學習了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知識,這一時期要策略,我采取的方法是正話反說,比如給他說“別學了”“出去玩會兒吧”,而且要盡量減少與他的對抗(送去住讀是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