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賈誼吊屈原(1)

舊山河 作者:刀爾登


謬托知己的好處,是能令死者不寂寞。屈原行吟澤畔,只有一位打魚老頭同他說話,懷沙之后,汨羅江水,笑納春淚,洞庭湖魚,饜飫角黍,都是托了他的福。往來憑吊的,把江岸踏平,特別是未仕的士子,去官的官員,羈旅的旅者,失戀的戀人,胸懷大志的志士,不殺伯仁的仁人,或失意而后,或得意之前,國而將去不去,家之半出半入,自以懷瑾握瑜,不得展示;于是一臨清江,浪浪沾襟,乃知與屈老先生志同道合,命兼運齊,縱非靈均轉(zhuǎn)世,也是三閭托身,免不了要作兩首哀遠的詩,賦一篇傷近的文,方才轉(zhuǎn)悲為喜,懷金而去。

那么賈誼呢?在《史記》里,他與屈原合傳;吊屈原的文賦里,他寫的一篇最有名。屈原的精神傳人,看來非他莫屬了。剛要獻上這頂高帽,又有些躊躇,想到《史記》里的《日者列傳》,寫賈誼訪問長安肆中的一位高人,聽他講了些個天上地下的事,覺得很有道理,便問道:“我看先生的形貌,聽先生的講論,真是當世未見啊。但您如真有這么大本事,為什么住這樣的破房子,從事這樣的賤業(yè)?”此言一出,被對方大大嘲笑一番??磥恚瑵h代有一些人,是把賈誼歸于俗流的。

后人又爭論賈誼到底屬法家還是屬儒家。其實荀子之后,法儒成了一家。賈誼的老師是李斯的學生,而李斯是荀子的弟子。李斯是被歸于法家的,其實他又何嘗不是一位圖窮匕見的儒者。李斯告辭荀子時,說:“詬莫大于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托于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這和憂道不憂貧的孔子,差距有點兒大。不過這差距暫時只在道德品格上,而李斯的帝王術(shù)多拐幾個彎兒,未必不能上溯到孔子那里。儒家一半是人格的理論,一半就是君人的理論,像孟子這樣的儒者,能夠不把自己的學術(shù),仨瓜倆棗地賣給君主,全在道德約束;但就像李斯說的,惡衣惡食地力學守道,畢竟非士之情,孔門七十二高弟,也只有一個顏淵,大多數(shù)人還是向往富貴的,而且無可厚非。再說,一種君人的理論,同君主做生意是遲早的事。好在戰(zhàn)國時,君主不止一位,士人尚有活動手腳的余地。

這只是賈誼臨時的想法,他一生的事業(yè)與此相反,全在研究如何加強中央集權(quán)。他最大的見解就是反封建,第一個提出,諸侯王的勢力是對帝制的最大威脅,比后來的主父偃、晁錯都要早。和戰(zhàn)國士人不同,賈誼心中只有一位天子,沒有國王,他建言“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時,正做著長沙王太傅呢。漢文帝有意給淮南復國,賈誼立刻上疏諫勸,果然是先天下之憂而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