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救星魏忠賢(1)

舊山河 作者:刀爾登


年輕時初讀明史,最喜天啟、崇禎二朝史事。為什么?熱鬧呀,閹黨和東林,壞人和好人,打得鮮血淋漓,看得熱血沸騰,涕泗橫流(我那時喜歡躺著看書)。及稍長,轉(zhuǎn)而最厭惡這段史事。為什么?其爭很激烈,其所爭很瑣屑,所謂一文錢打破頭者是也。

魏忠賢是個很壞很壞的人。有人認(rèn)為他的壞,一部分是手術(shù)后遺癥,應(yīng)予同情。我的同情心沒那么富余,留給親友用,猶患屢空,怎么也不會分給魏忠賢這種人。但看明末士人之罵魏忠賢,并不覺得痛快,反覺滑稽。因為兩個小偷吵架,難有莊嚴(yán)。比如魏忠賢的第一大惡,是專權(quán),但他所專擅之權(quán),哪里來的?不是魏忠賢自己搜羅而來,他沒有那本事,他只是從皇權(quán)和閣部之權(quán)篡取而來;既云篡取,意味著那權(quán)力早已在那里了,而此權(quán)力的定義,其合法化,其日常護理,都是士人的功勞。

公權(quán),無論是借來的,還是搶來、偷來、騙來的,無一絲一毫不取自私權(quán)。秦漢之后,當(dāng)皇帝比先前容易多了,要做的只是集合一大堆軍隊,打得人人沒話。至于制度,有現(xiàn)成的擺在那里,公權(quán)早已會聚,人民早已馴服,所缺只一提領(lǐng)者而已。此權(quán)不專于魏忠賢,便專于他人之手,對庶民來說,有什么區(qū)別嗎?

儒生許諾給人民的是小康社會,即孟子描述過的“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此小康社會,與無政府狀態(tài)的區(qū)別只在后一項,因為政府的功能之一,是“豐年則斂之,兇年則散之”,以備無常。至于樂歲終身飽,農(nóng)民自己不會,要你教嗎?

中國的政治制度定型于漢武時代,到了明代后期,一千五百年過去了,已經(jīng)極為成熟。明末生活號稱奢侈,其實下層貧民,比起一兩千年前的祖先,一點兒家產(chǎn)也沒有多。農(nóng)夫工女,日夜操作,僅以糊口,一遇事情,唯有舉債,年景稍差,難免釜甑生塵。這場景又是孟子已說過的,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孟子是最富同情心的長者,他追問過一個令他極傷心的問題:“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東林,以及兩千年里無數(shù)忠臣烈士,口口聲聲,要為蒼生請命,好像天下蒼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餓不死,最高的心愿就是少繳兩斗租米,最遠(yuǎn)的出路就是壽終正寢,最美的理想就是子子孫孫皆如我。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人民逃此困境,一賴善工,二賴善政。善工就是技術(shù)進步帶來的生活改善,如能有此,哪怕政治依舊惡濁,虎狼牙縫里剩下的,也夠過活,也可以號稱小康了,盡管和先賢的小康之義完全不同??上н@種進步所需的整套思想和知識體系,早因思想鉗制,被防患于未然了。那么善政呢?褫奪自由的政治,能好到哪里去,我們在歷史中見識過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