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tài)度勝過緯度
包括許多經濟學家在內的多數人在對一個國家的經濟進行思考時,就好比是一個購房者考慮購房一樣。哥斯達黎加很是酷熱難耐呢!委內瑞拉有石油是多么幸運?。∪グ拇罄麃嗁彿坑植粫硎裁春锰?,真遺憾吶!“位置、位置、位置”,這種陳腐的思想可能對在伊利諾伊州皮奧里亞購買一套仿殖民地時期式樣的三居室會很奏效,但在分析一個國家時它簡直毫無價值,請允許我以墨西哥為例。墨西哥恰好與美國接壤,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但它并沒有獲得發(fā)展,美國的財富和技術也沒有因此而減損很多?,F在來看繁榮的澳大利亞,即使你在洛杉磯機場換乘飛機之后,也就只要12個小時的航程!這里原本是罪犯的流放之地,他們是乘坐漏水船只航行到此的。
經濟學教科書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用于關注“要素稟賦”,該理論告訴我們:如果上天賦予大量的礦藏和自然資源,這個國家就有很大的優(yōu)勢。真的嗎?中國香港就是一堆巖石巨礁。荷蘭就是下沉的威尼斯,只是沒有迷人的橋梁或意大利式的冰激凌,可是在17世紀,它卻超越了稟賦較好的鄰國。然后是今天的以色列,它可是上帝選擇的子民在此居住,但上帝卻選擇不給他們一滴石油,而在阿拉伯半島卻遍地是自噴的油井。讀讀馬克·吐溫對干旱空曠的不毛之地的描寫吧:以色列的土地天生就長不出足夠的綠色植物,連晚餐盤子中的一小根香菜也不會有,然而在那里蔬菜卻遍地開花了。在經濟發(fā)展的競賽之中,你會把賭注壓在哪一邊,是擁有百萬噸自然賦予的鋅礦資源的國家?還是智商得分高出數個點,并且思想可以自由傳播的國家?
自然稟賦的極大豐富甚至可能會是詛咒。非洲許多地區(qū)的地下滿是金屬,可是經濟發(fā)展卻很緩慢,因為寡頭政治的執(zhí)政者緊握權力,他們阻止資本在社會上的散播。回想一下教科書中展示每個國家的自然資源的地圖冊。當我還是一個小孩子時,我總是覺得不公平,因為蘇聯(lián)似乎擁有所有極好的東西,甚至有鋁土礦,這聽起來有點神秘,它是地球版的氪星石。但是,蘇聯(lián)的體制卻是點金成石。它把珍貴的金屬和肥沃的土壤變成了饑餓和貧窮。回歸到1 500年前,當時的元朝正在燒制花瓶,中國擁有搶先英國進入工業(yè)革命所需要的所有技術,但當時的官吏對待貿易和資金流動的態(tài)度是重重地一腳踩死。因為蘇聯(lián)的“左派”拒絕相信“態(tài)度戰(zhàn)勝緯度”,他們對蘇聯(lián)70年的“惡劣天氣”感到遺憾,并以此作為經濟發(fā)展緩慢的借口。正如羅納德·里根說的那樣,蘇聯(lián)的農業(yè)只在4種情況下不正常:春天、夏天、冬天和秋天。
那么,什么是最應該考慮的呢?是態(tài)度,而不是緯度。最能說明一個國家態(tài)度的可能要算從經濟學大師那里“悟出道理”的智慧了。
經濟思想史告訴我們,成功經常也會導致饑餓,也會讓人變得謙卑和柔順。而這正是你在下面章節(jié)的字里行間要加以體會的。
20世紀90年代給了我們許多新的機會來驗證經濟學大師的智慧,并對他們的思考進行評價?,F在,21世紀正在提出它自己的挑戰(zhàn),而已故經濟學家的思想就在這里,等著助我們一臂之力。
馬丁·費爾德斯坦
圣迭戈,加利福尼亞
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