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輯 有一種無畏叫巴金(6)

我的社會教育觀:李鎮(zhèn)西30年社會評論集萃 作者:李鎮(zhèn)西


巴金的“無畏”有別于1927年寫《請看今日之蔣介石》的郭沫若,有別于1946年發(fā)表《最后一次演講》的聞一多,有別于1975年英勇就義于屠刀之下的張志新,有別于1999年抒發(fā)《風(fēng)雨蒼黃五十年》之感慨的李慎之……巴金之“無畏”,是反思的勇氣,是懺悔的聲音,是拷問的鋒芒……

早在青年時代,巴金已經(jīng)用《家》等作品,向他憎惡的封建大家庭和令人窒息的中國社會發(fā)出了“我控訴”的吶喊,這已經(jīng)是一種“無畏”了。但在我看來,這種吶喊,雖然也曾激勵了無數(shù)青年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洪流中,但在那“啟蒙與救亡”雙重變奏的時代,巴金的聲音只是時代交響樂中的一個音符。和魯迅等其他同時代作家相比,巴金的聲音并不特別響亮。

《隨想錄》是體現(xiàn)巴金式無畏的巔峰之作。

八十年代我第一次讀《隨想錄》時,第一次觸摸到巴金那顆滾燙的心,同時自己的心也開始熱起來。要知道,那時候我的靈魂還沒有徹底從僵化教條的精神枷鎖中解放出來。二十年過去了,這些天重新翻閱,我在想,比起現(xiàn)在許多學(xué)者的文章,巴金這些文字實在是“膚淺”,更談不上“文學(xué)性”。

他翻來覆去說的無非就是三個字:“講真話!”關(guān)于這三個字,他自己解釋說:“所謂的講真話不過是把心交給讀者,講自己心里的話,講自己相信的話,講自己思考過的話?!?/p>

這似乎也“卑之無甚高論”?!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