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春天,始自于他六十歲平反以后。直至九十一歲去世,三十年中他出版了五十多本書,幾乎一年兩本,著作等身。然而這一回真正引起我注意的,還不是他等身的著作,而是他的一批驚世駭俗的言辭與行動。首先,我在一篇李文熹寫的悼文里讀到,“滿子先生在著述中闡述現(xiàn)代文明的四塊基石,一是希臘哲學,一是希伯來宗教,一是羅馬法典,一是英美憲政;同時不無遺憾地揭示,歷史沒有賦予中國推動世界進步的使命,世界也就在中國沒有成功之筆”?!皾M子先生引經(jīng)據(jù)典地談到:古希臘學者在所有問題上都爭論,唯有在一個問題上不爭論,那就是所有政體中最壞的是專制政體。在此認識前提下,他們之間才愿意展開爭論。而中國古代學者卻在相反的方向上達成默契:兩千六百多年的政治哲學歷史,從不觸及君主專制政體,遑論展開爭論,也從不涉及任何最起碼的政體研究,卻一代接一代無休無止地談論什么典與禮、道與行、仁與義、修身與養(yǎng)性”?!八鞔_指出:種族、名族、文化、宗教、經(jīng)濟是不可能劃分世界的。他截然說道:劃分世界的標準就是民主與專制”。
偏居海外、孤陋寡聞的我,還忽然讀到何先生的一系列“壯舉”。這中間包括因在胡風事件中的“猶大”后來撰文推卸自己的歷史責任而勃然大怒,二十天內(nèi)一連寫下并投寄發(fā)表了近二十篇魯迅式的精彩雜文,大大發(fā)揚了一回痛打落水狗的精神。以至于“連他批評得最厲害的人都說:‘其實我愛讀何滿子的文章,但不愛看他罵我的文章’”。
當然,更讓我大開眼界的是他對張愛玲的文學批評和對張愛玲熱的抨擊。作為文學批評,據(jù)趙玫在文章里介紹,何先生說:張愛玲專寫一些遺老遺少、紳商買辦以及城市家庭男女的感情糾紛,美滋滋的她,作為一個閨秀所異常熟悉的生活,以女性纖麗的文筆描述事態(tài)和人情的隱微,對人生作出機智的有時是辛辣的冷嘲,并以耍著這些曹雪芹所說的“精致的淘氣”為樂。她本人亦沉溺在她所譏彈的人物之中,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員,不過是聰明的自我感覺上卓爾不群的一員罷了。她描繪現(xiàn)實,眼睛朝向著陳舊的過去。她解剖她生活伙伴的庸俗只為達到自己的“精致的庸俗”。這點精致卻也是楚楚動人的。以上見解,堪謂精辟而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