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在開創(chuàng)“功夫喜劇”之前曾主演過多部功夫片,如《新精武門》、《龍騰虎躍》等。當(dāng)時的羅維導(dǎo)演一心想捧成龍為“第二個李小龍”。 盡管那時成龍也很努力,但動作打斗毫無特色,反響平平。后來,他因主演袁和平導(dǎo)演的《醉拳》而名聲大振,但該片中的武打動作已非有板有眼的武術(shù)功夫,而是一種“嬉笑怒罵”加雜耍式的功夫。正如后來成龍的自述:“李小龍憤怒出拳,我偏要笑著出拳;李小龍一拳打倒敵人,我一拳打痛我自己。”《醉拳》中成龍的一句對白正好印證了這一時期他力求創(chuàng)新的決心:“各師各法,各馬各扎,一個師父,不同玩法?!币虼?,真正成就“功夫喜劇”的電影是《醉拳》和成龍獨立導(dǎo)演的《師弟出馬》。
20世紀(jì)80年代初,成龍從美國好萊塢鎩羽而歸,接著拍了一部《龍少爺》,在武打動作上有了明顯突破。片中搶包山的宏大場面,設(shè)計得像美式橄欖球一樣激烈有趣,踢毽球的表演與現(xiàn)代足球十分相似,頭球、胸部停球、轉(zhuǎn)身勁射、倒掛金鉤等足球場上的絕招應(yīng)有盡有;相反,以往功夫片中常見的練功、報仇的橋段蕩然無存。在雙人對打方面,片中也沒有精心編排的套路,倒是充滿不少率性而為的街頭斗毆。片尾與黃仁植扮演的大反派在米倉的決斗完全是死纏爛打的險勝。影片中成龍的朋友問他:“你今天為什么打得和平時不一樣???”成龍答道:“平時練功和真正的打架是兩碼事?!庇纱丝磥?,成龍是有意識地追求突破。影片《龍少爺》成為他從“功夫喜劇”向“動作冒險”過渡的作品。
從1982年的《A計劃》開始,成龍一改往常在功夫喜劇中一貫呈現(xiàn)的頑皮小子形象,代之以成熟正直、樂觀向上的現(xiàn)代警察,影片故事背景也置換為現(xiàn)代都市。香港社會的市民氣息和快節(jié)奏生活,與成龍本人樸實好動的氣質(zhì)相得益彰。從《A計劃》到后來轟動美國的《尖峰時刻》,幾十部影片中,成龍扮演的角色大半是香港警察,他的動作風(fēng)格也成為“拼命、敬業(yè)”的代名詞。
影片《A計劃》是成龍奉行“驚險、拼命”動作風(fēng)格的第一部作品,片中有許多精彩動作場面,例如:成龍一出場雜技般的單車技巧便令人叫絕,胡同中騎單車與一群強盜周旋堪比卓別林默片喜??;而真正將影片推向高潮的,是他從三層樓一躍而下,穿破三重布簾,頭朝下栽在地上,這個長鏡頭是成龍動作電影“驚險、拼命”風(fēng)格的標(biāo)志場景。
《警察故事》中,成龍與十多位打手在商場打斗,打碎無數(shù)玻璃和商品,其激烈程度正如成龍后來所言:“玻璃、玻璃、玻璃,玻璃!”而成龍從商場大廳的燈柱上跳下滑出幾十米墜地的長鏡頭,是“驚險、拼命”的動作風(fēng)格在警察系列片中的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