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需要出口茶葉的時候,我們面臨著歐盟標準、英國標準、日本標準、美國標準。而在2012年立頓被綠色和平組織檢測出含有有害物質的時候,立頓拿出的又是中國標準——按照衛(wèi)生部的標準,立頓中有害物質確實不超標,這多么令人感到驚訝和諷刺!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日本有一套綠茶檢測系統(tǒng),我們的茶葉很難過關,這并非日本茶種植中沒有使用農藥,而是如果我們使用日本的農藥,就保證過關。但用了日本農藥,在歐盟那里又會出問題。
2006年5月日本公布《肯定列表制度》后,2008年1月歐盟發(fā)布了新的食品中農藥殘留標準,新標準涉及范圍廣泛。其中專門針對中國農藥的使用情況而對有些標準做出調整。這些標準構成了綠色壁壘,歐盟要檢查茶葉中的MRL(農藥最高殘留量)標準總和886項,日本的MRL標準267項。這種嚴格的檢測讓許多茶企望而卻步,寧可退而追求國內市場。
總之,標準這回事,中國說了不算。
這種種弊端讓中國茶企吃了不少苦頭,因為茶葉出口,要在國內先接受檢測,但往往在國內得到一片贊譽的產品,到了國外就只能打道回府。2006年,就在日本公布新標準后,浙江有1 202噸出口茶葉被認定為不合格。為了適應這一新標準,只能從基礎的茶園管理上著手。正是面對嚴峻的出口形勢,“有機茶”的概念也成了茶界津津樂道的話題。
所謂有機茶,簡而言之,就是在無任何污染的產地,按有機農業(yè)生產體系和方法生產出鮮葉原料,在加工、包裝、儲運過程中不受任何化學物品污染,經有機認證機構審查并頒證的茶葉產品和再加工制品。
根據(jù)中國海關2011年的統(tǒng)計,中國茶葉出口322 580 303千克,總額為965 133 745美元,平均單價2.992美元,對比2010年,數(shù)量增加了6.66%,平均單價也上漲23.8%。進口中國茶數(shù)量前五名的國家分別是摩洛哥、美國、烏茲別克斯坦、日本、俄羅斯。前五名中,只有摩洛哥比2010年進口總量有所上漲,其他四個國家都呈下降趨勢,降幅最大的是俄羅斯,數(shù)量下降了15.89%。而伊朗的進口量增長率卻高達220.57%。數(shù)據(jù)均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茶葉分會整理提供。
茶葉包裝,19世紀90年代歐盟成員國中只有德國在前20名名單中,消費量有上升趨勢。非洲國家從中國進口的茶葉數(shù)量占了中國茶出口量的大部分,位于榜首的摩洛哥一直是綠色壁壘最低的國家,中國茶葉占有率也高達97%,自2006年以來一直高居中國茶消費榜首。
當然,這一點都不意外,前20名進口中國綠茶的國家和地區(qū)中,沒有英國,也沒有印度。進口中國紅茶的榜單上,美國高居榜首,有11 203 000千克,緊接著是俄羅斯,英國排在第11位,有524 863千克。中國紅茶類出口數(shù)量在減少,主要是因為價格漲了不少,均價漲幅高達40.10%。因為前些年紅茶銷量不錯,中國企業(yè)跟風很嚴重,2011年,許多壓根不生產紅茶的企業(yè)也開始生產紅茶了。這大約是國內惡性競爭導致,但能出口還是有錢賺。
這并不是一份多么好看的成績單,中國茶完全是靠低廉的價格換得艱難的起步。而且,作為一個綠茶大國,綠茶在茶出口總量的比重并不特別顯著,也沒有征服那些傳統(tǒng)的茶葉消費大國,只有在除六大類茶之外的其他類別中,才可以看到它們點綴市場的身影。
早在1997年,立頓就在中國百家商城系列調查中獲得茶包銷售額第一、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成績。針對中國茶葉集團軍不敵一家英國公司的現(xiàn)實,2009年9月15日,英國《金融時報》網(wǎng)站刊載了湯姆·米勒(Tom Miller)的一篇文章,標題充滿了挑釁意味:《為何外國人能在中國人自己的地盤上打敗中國茶商》,文章說:“中國有理由為自己是茶葉之鄉(xiāng)感到驕傲,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飲品。在中斷100年后,中國最近重新從印度手中奪回茶葉大國的桂冠,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茶葉生產和消費國。但是,沒能打造出世界名茶的遺憾一直令這個茶葉之鄉(xiāng)感到失望。”
問題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中國茶葉品牌都很難和外國競爭者媲美。中國茶葉生產面臨的挑戰(zhàn)與一系列中國其他產業(yè)所面臨的問題一樣:產品質量問題、國內過度競爭問題、在國外市場價格提不上去和利潤微薄問題,以及品牌弱等問題。引起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很簡單:過度市場分割。
問題始于茶園。中國中部、南部和西部都有茶葉種植區(qū),有大約800萬茶農從事茶葉種植,但大部分茶園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茶園。把小茶園連成大片茶園的計劃受到中國土地法規(guī)的制約,因為土地法規(guī)只賦予農民耕種權,不能出售土地。結果是,中國茶葉生產工業(yè)化程度遠遠低于肯尼亞和印度等國家。中國最富裕的浙江省是產茶大省,小型茶園超過100萬個,每個占地不到0.2公頃。
對分散在各處的數(shù)以百萬計的茶園進行質量監(jiān)控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事,因此中國茶葉出口商不斷遇到茶葉質量不符合國外安全標準的麻煩。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的售價僅為平均每千克2美元,印度茶葉的均價是每千克2.7美元,而受到高度好評的斯里蘭卡茶葉均價為每千克3.4美元。
如果中國茶葉質量不能得到普遍提高,中國出口的茶葉將繼續(xù)在國際市場上賣不到好價錢。在國內,數(shù)以千計的茶品牌之間的激烈競爭導致市場份額細碎,利潤微薄。而且,特殊茶葉并不會給中國茶品牌帶來國際知名度。要想達到目的,還是要進行茶葉生產工業(yè)化并采取更為高超的營銷手段。
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得更遠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在晚清和民國年間,就有人在討論同樣的問題。于中國而言,100年后還在談論100年前時髦的話題,一點也不可笑。
回到100多年前,場景置換到印度,看看在那里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