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夷”不怕林則徐(5)

大歷史的小切面:中國近代史的另類觀察 作者:周英杰


關于這一點,慢慢覺醒過來的林則徐其實是最清楚的。后來,他在遣戍新疆的途中,寫了一封信給友人,信中他這樣總結(jié)道——

彼之大炮遠及十里內(nèi)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內(nèi)地之放排炮,連聲不斷。我放一炮后,須輾轉(zhuǎn)移時,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無他深巧耳。不此之務,既遠調(diào)百萬貔貅,恐只供臨敵之一哄。況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師始能尾追,岸兵能頃刻移動否?蓋內(nèi)地將弁兵丁雖不乏久歷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見面而接仗者,未之前聞。徐嘗謂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膽壯心齊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講,真令岳、韓束手,奈何奈何?。ㄞD(zhuǎn)引自蔣廷黻《中國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別的暫且不論,單憑這一點,我們這位運氣奇好的林大人就具有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服善之勇”,猶然不失古君子之風。生活在21世紀的吾輩不必像蔣廷黻先生那樣一味苛求賢者,說他一味明哲保身,明明看出了大清朝的疲弱所在,卻“不肯公開提倡改革”,甚至說“他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他讓國家日趨衰弱,而不肯犧牲自己的名譽與時人奮斗”,云云。須知,一個時代的人只能做一個時代的事情,林則徐作為一個慢慢覺醒的中國人,他不可能超越當時種種主客觀環(huán)境的制約,做出更加驚世駭俗的大事來。畢竟,戰(zhàn)后的林則徐還是說出了類似的心里話,雖然他是在私人信件里面說的,而且一再叮嚀收信人不要對外張揚他的這些觀點,但此舉仍然彌足珍貴。與此相較,當世和后世那些頑固地認為英國人害怕林則徐,只要朝廷不將這位忠臣革職,不重用只會屈膝投降的奸佞小人,那么在鴉片戰(zhàn)爭中大清國必將完勝英國的論史者,其見識實在還遠遠不如當年這位遷戍新疆途中的年近60歲的老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