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廠思維”定敗局(1)

世界工廠的品牌突圍: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 作者:金伯揚


用“工廠思維”做品牌,一定沒有出路。

梁芷媚沒有顧忌面子,很直接地提醒勞富文這個基本的禁忌。

在后來合作的過程中,顧問組和富康集團的團隊不斷地進行區(qū)分、總結、對比和提煉,將“工廠思維”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很多工廠轉(zhuǎn)型做品牌,車馬未行,敗局已定。敗就敗在把“工廠思維”完全平移到品牌的運作之中。

“工廠思維”是外貿(mào)企業(yè)典型的思維方式。它最大的特色是每接一個訂單,利潤都可以先計算出來,如果沒有客戶退貨等特殊情況的出現(xiàn),既定的利潤就能夠順利實現(xiàn)。

計算公式比較簡單:訂貨額-成本=利潤。訂貨額(訂貨的數(shù)量乘以單價)是生產(chǎn)前就知道了的,成本是相對固定的(即使因為訂單量的增加而出現(xiàn)原材料和人工的增加,也是可以計算出來的),利潤一目了然。當貨柜從廠門口出去,利潤的多少就已經(jīng)掌握在財務人員的賬本之中。

“工廠思維”中的6大關鍵詞是:成本、訂單、生產(chǎn)、品質(zhì)、利潤、價格。以“成本+利潤”來評估是否可以接訂單,以“生產(chǎn)+品質(zhì)”來滿足客戶的要求,以優(yōu)于競爭對手的“價格+品質(zhì)”來創(chuàng)造回頭客。

那么,“工廠思維”有哪些思維慣性,從而影響到做品牌的成功呢?

以“獲得”來決定“投入”,是“工廠思維”的慣性之一。

這個“獲得”經(jīng)常是按單個訂單來計算的,注重短期收益。面對訂單,工廠內(nèi)部溝通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能不能做?決定能不能做的要素包括利潤、技術和交貨期。

用這個思維來做品牌,麻煩可就大了。

舉一個例子,當企業(yè)要進行廣告投放時,你能夠先計算好廣告可以帶來200萬元的生意,再決定進行180萬元的廣告投入嗎?沒有任何一家廣告代理公司和媒體敢用這種計算方式,他們一定會告訴你:投入很明確,產(chǎn)出靠綜合——投入的廣告費是必須明確的,產(chǎn)出則是由綜合因素決定而且是無法量化的。

以短期的投入、產(chǎn)出的想法來做品牌,對品牌的成長就不會有耐心。

任何一個品牌的成長,都會遵循這個規(guī)律:所有的品牌都有一個耐心培育的過程。當決策者沒有長遠眼光,并且缺乏培育品牌的耐心的時候,一方面舍不得投入,用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做品牌;另一方面不會認同執(zhí)行團隊的品牌思維,還會對團隊成員產(chǎn)生排斥性的看法,更甚者會頻繁地換將。

“工廠思維”的慣性之二是簡單化操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