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理想中的優(yōu)秀企業(yè),不僅僅是這樣的。
非常有意思,也非常能說明問題的是,此時劉漢元默不作聲地一心埋頭提高企業(yè)管理水平的做法,在那個浮躁、瘋狂的年代看上去十分不合時宜——1996—1998年之間,令全社會著迷與興奮的,是“價格屠夫”長虹倪潤峰在彩電市場上瘋狂降價、橫沖直闖的身影,是山東臨朐縣某小酒廠的勾兌酒秦池憑著膽大一口吞下央視“標王”的沖天豪邁,是三株口服液吳炳新指揮千軍萬馬席卷農村市場的霸氣,是廣東青年胡志標愛多VCD的一夜崛起……
劉漢元仿佛不屬于那個時代,他只是在行業(yè)內名氣頗大,在社會中卻少有人知。他脫離在人們的視線之外,不去湊那個熱鬧,只是靜下心來大量閱讀經典管理書籍,到世界知名企業(yè)去考察學習,然后回來對自己的企業(yè)敲敲打打、修補提升。
“能者隱其鋒芒而不露”,劉漢元笑到了最后。當年那些叱咤風云的企業(yè)家們,都沒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1992年之后高速成長的沖動終于讓企業(yè)家們在這一階段嘗到了代價的滋味——以1997年巨人史玉柱的倒下為標志性事件,他們開始從舞臺中心消失。他們深知必須在“叢林法則”中拼市場、出風頭,卻忽視了一些必須老老實實埋頭去做的事。
現(xiàn)在來看,筆者有理由認為,劉漢元默不作聲老老實實做的那些事,其實才是當時中國企業(yè)最應該去做的。他才是最“酷”的歷史主角,仿佛一副胸有成竹、老謀深算,卻大智若愚、不顯山不露水的樣子。歷史證明,這才是中國企業(yè)家應有的生動形象。
他仿佛早已知道,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那么,劉漢元在1996—2002年間究竟埋頭做了些什么,讓他可以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