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免費》03 免費的歷史(12)

免費 作者:(美)克里斯·安德森


埃利希打賭輸了

從長期來看,商品的價格會變得更便宜的觀點和人的直覺相違背。食物吃了還可以再種,但是礦產(chǎn)資源就不同了。畢竟,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開掘的資源越多,那么留下的資源就會越少,這是資源貧瘠論的一個經(jīng)典例子。1972年,一個由知名學者組成的名叫羅馬俱樂部的智囊團出版了《增長的極限》(Limits to Growth)一書,書中列舉了世界人口快速增長會帶來的后果,以及有限的資源給增長帶來的制約作用。這本書售出了3 000萬冊,并解釋了“人口大爆炸”威脅之類的環(huán)境變化因素讓地球經(jīng)歷著它難以承受的重負。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像馬爾薩斯主義者那樣對地球的未來感到絕望?;仡?9世紀和20世紀的世界歷史,我們發(fā)現(xiàn)人類聰明程度的進化遠遠快于人類自身繁衍的速度,聰明的人類從自然界中開發(fā)新資源的速度往往快于我們消耗資源的速度。這就能產(chǎn)生供給增長快于需求的效果,從而對價格產(chǎn)生平抑作用(當然,這種狀況也不能永遠持續(xù)下去,因為地球上的資源總量畢竟是有限的,不過我想表述的觀點是地球上的資源畢竟要比羅馬俱樂部所擔心的多得多)。關于地球上的資源到底是多是少的問題引發(fā)了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打賭,打賭的雙方對地球資源是豐還是寡持完全相反的觀點。

1980年9月,人口生物學家保羅·埃利希和經(jīng)濟學家朱利安·西蒙在《社會科學季刊》上公開打賭,打賭的對象是一些主要商品在未來的走勢。

朱利安·西蒙許下10 000美元的賭注,認為“那些不由政府控制價格的初級原材料(包括糧食和石油)的價格在長遠看來并不會上升”。 保羅·埃利希的看法正相反。他們打了這個賭,并約定將1990年9月29日作為支付賭注的日期。如果剔除了通脹因素的各種金屬價格在這10年中上升的話,那么朱利安·西蒙愿意把錢輸給保羅·埃利希。同樣,如果價格下跌的話,保羅·埃利希就要付錢給朱利安·西蒙。保羅·埃利希選擇了五種金屬—銅、鉻、鎳、錫和鎢來打賭。

1980~199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8億,是人類歷史上人口增長最快的10年。但是,到了1990年10月,保羅·埃利希選擇的五種金屬價格全部下降,其中有些金屬價格的降幅甚至過半。鉻的價格在1980年是每磅3.9美元,到了1990年下降到了每磅3.7美元。錫的價格在1980年是每磅8.72美元,10年之后下降到了每磅3.88美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