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將自己所著的兵書呈給朝廷后,就將這本書命名為《 練兵要則 》,發(fā)行于世。
袁世凱任山東巡撫后所辦的事情可分為尋常和重要兩種來加以說明。所謂尋常事,如河工、吏治,一言以概之,就是剔除積弊,實事求是。這樣的評價袁世凱完全擔(dān)當?shù)闷?。雖然說這些事情是人臣應(yīng)盡的義務(wù),記下來好像沒有什么意義,況且這八個字總能在清朝的公牘上見到,但實行起來卻很難,敷衍起來卻容易,大都是有名無實,只不過是清朝官場的口頭禪罷了。然而我這里之所以用這八個字來概括袁世凱所辦的尋常之事,是因為袁世凱還能將這些尋常事付諸實踐,不像那些清朝官場上的人,僅用這八個字的虛名來欺名盜世。
所謂重要事,是指袁世凱在對付義和拳和外交兩方面成績最為卓著。直到袁世凱后來做了直隸總督,讓他鼎鼎大名和被外人所欽佩的,也是因為這兩件事情。簡單地說,拳匪不過是國民的愚蠢舉動罷了。而所謂的外交,其實當時清政府已經(jīng)允許德國在青島和濟南之間建設(shè)鐵路,但是人民被拳匪所迷惑,對此事進行阻撓罷了。這兩件事都是因為民眾的思想閉塞,才會有這種無意識的舉動。如果地方上承擔(dān)教化民眾職責(zé)的人,只要能解開他們的心結(jié),開導(dǎo)他們,這些事情也都很容易了結(jié)。如果是在開化的國家,這都是些極其平常的事情,但是在清朝,督撫都是以投機鉆營、粉飾太平為能事,唯獨袁世凱能防微杜漸,未雨綢繆,所以說袁世凱是平凡人中的佼佼者。
義和拳本就是些無知的民眾,只是被邪說所迷惑而已。當時的巡撫毓賢不但不禁止,反而對其大加提倡,進而放縱,最終致使義和拳風(fēng)靡一時,蔓延到了山東全境。袁世凱派出數(shù)十營自己訓(xùn)練的軍隊駐扎在各州縣,拳匪自然就望風(fēng)而逃了。袁世凱從光緒己亥年( 1899 )的冬天到任,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就上報朝廷說已經(jīng)肅清拳匪。二月十四日,袁世凱就收到了清廷的諭旨:
上諭:貴州巡撫著鄧華熙調(diào)補,毓賢著調(diào)補山西巡撫,山東巡撫著袁世凱補授。欽此。
官員和民眾都阻止德國修膠濟鐵路,袁世凱針對兩種人用了兩種方法:對做官的人就開誠布公,告以利害;對民眾則用武力相脅迫。但是有個人想借這件事惹出點事端,袁世凱就懸賞千金,擒拿并處置了為首的人,這件事情才得以平息。因此,德國人很感謝袁世凱。
義和拳和土匪被袁世凱清剿后,已不能在山東生存,只得流竄到直隸。直隸地方官也開始嚴加禁止。庚子年( 1900 )四月間,曾見到直隸總督裕祿出示的告示:“義和拳是邪教,大家都要清楚,兒子和弟弟若犯了,就拿父親和兄長是問?!笨催@個告示似乎當時裕祿已知道了義和拳的始末。但是在此之后,董福祥大力幫助義和拳,端郡王對義和拳的法術(shù)深信不疑,剛毅( 字子良,滿族鑲藍旗人,清朝末年大臣,官至尚書 )也隨聲附和,而清廷的執(zhí)政者也多被義和拳迷惑,將義和拳奉為神拳,于是清朝興起了排外主義。
追溯義和拳叛亂的原因是因為民教相仇。民教之所以相仇是因為地方官遇到民教的訴訟,不能秉公判斷,顛倒是非,導(dǎo)致民怨沸騰。義和拳的興起以“助清滅洋”為宗旨,通過篝火魚書的方式,煽動迷惑民眾紛紛揭竿而起,各地云集響應(yīng),發(fā)展勢頭異常迅猛。